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约翰? 威教授说,他在纽约的各个商店做了一次私人调查,想找一些小扫帚、小凳子、小盘子之类的东西。但他一样也没找到,人们根本就没有制作这些东西的想法,孩子们好像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环顾四周,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商品世界里,很难发现有适合孩子的生活用品,没有合适的沙发、没有合适的洗浴盆、没有合适的椅子、没有合适的刷子……几乎没有一样东西是真正给孩子准备的。我们的孩子只是痛苦地成长在充斥着比他们大很多的物质世界里,这个世界里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生活在一个巨人族之中。看着周围的一切,发现他们的腿奇长,体型巨大无比,运动能力也不知比我们强多少倍,而且他们的头脑比我们敏捷、聪明,当我们想迈进他们的房间时,才发现每道门槛都要高于我们的膝关节。我们想爬上去,也得有主人的帮助才能成功;我们想坐下,可那椅子竟与我们的肩一般高;我们想把弄脏的衣服刷刷,但所有的刷子都是超大型的,我们连拿起来都非常困难;当我们想清理一下指甲时,却有人递给我们钳子一样大的指甲剪;我们本来想很舒服地洗个澡,但那澡盆却笨重之极,我们端都端不起来。如果这些巨人还微笑着对我们说:“我们一直盼望着你们到来呢。”那我们只能遗憾地说:“你们连迎接我们的准备工作都没做好,我们怎么能跟你们快乐地生活并和睦地融入到你们的生活里呢?”
很多大人或许会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些孩子正处于“玩的年龄”,所以他们总是在玩具店一股脑地买来一大堆的玩具给孩子玩,他们希望通过各种玩具满足孩子的需要,然而这些机械、死板的玩具并不能完全吸引孩子,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不是玩具。
孩子真正的需要被忽视了,无论是贫穷家庭还是富有家庭的父母,无论是老师还是所谓的教育专家,都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只是注重孩子的身体需要,一厢情愿地填塞给孩子一些玩具,并美其名曰开发他们的智力。
要知道,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他们不仅需要各种玩具,而且需要一个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环境。事实上,在孩子眼里,外界的生活是新鲜和多彩的,那些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将比玩具更好玩更有趣,比如小扫帚、小凳子、小盘子之类。
大人只为自己准备了房间、衣柜,而且这些看上去只是成人拥有的东西。孩子们并不能轻松自如地在其间穿梭。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成人对孩子心理需求的最大漠视,其根源就在于没有人认为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并且有自己思维意识的人。
可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希望能参与到周围环境中去,能与大人做同样的事情。当他们的母亲洗衣服、做饭菜时,他们也会加入其中。在这些模仿中,孩子们学会了选择和参与,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调动自己的潜能。
事实上,孩子的心灵具有一种强烈的自己做事的欲望,他们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的环境,以及符合心理需求的东西,立刻就会焕发出令人震惊的激情和活力来。
我们曾做过一个试验,为一个孩子提供了适宜的环境,结果这个孩子从混乱状态,很快就变得能力非凡。他看上去一直很愉快,而且做事有耐心、沉着且非常细致,就像是一名称职的管理者。
他的房间布置非常适合他本身的条件,当他轻轻打开门的时候,门的扶手大小恰好能为他的手所握住;挂衣物的衣钩就在他用手能够得着的地方;房间所放的椅子,其重量正好适合他的臂力。在他自己做事的时候,他的动作是那样的轻松而又优美,让人感到完全是一种享受,完全不像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孩子拿东西很费劲。所以,在这里建议家长们: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每样东西的大小都与其能力相匹配的环境,并让他轻松、快乐地生活其间。这不仅有助于发展孩子的能力,而且也会让他们更加热爱周围的环境和生活。相信他们在这种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生活”态度一定会令你惊叹不已。
孩子需要的东西很简单,一个适合自己行动的环境。任何按比例缩小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比如小板凳、小床、或一只小小的勺子,都将比一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奇形怪状的玩具更符合他们的内心需要。他们将在这些小东西上乐此不疲,从而促使智能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之下,孩子学会了独立,变成了一个不需教导就能自我成长的人。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他们获得了很大的满足,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并且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性格。在这一过程中,父母无需干涉过多,只须充当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安静地远距离观察着他们即可。
孩子们总是习惯于借助外界的环境来促进自身的成长。比如他喜欢使用与自己身高、年龄相配的椅子、桌子、沙发、衣柜,喜欢用自己的小脸盆、小毛巾、小刷子……可以说,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其实就是想凭借自己的双手和能力去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渴望跟成人一样,希望有自己的安排,希望能跟大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孩子表现为萎靡不振,并不是他们真的病了,而是他们渴望拥有一个自己的天地。这时,如果能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环境,萎靡不振的面貌会很快消失,他们的能力也仿佛一下子增强了,不仅会令我们刮目相看,也让我们对孩子自身心理的成长发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