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子的各种行为都是有目的的(3)

在上面的事例中,在与妈妈的夺权战争中,秀秀是个失败者,因为她最终还是敌不过妈妈而不得不去洗碗。这对于她来说已经十分沮丧了,再加上妈妈又把电视机关掉,马上就要结束的电视节目也看不成了,她觉得妈妈对她不公平。所以,她用打碎碗碟的方式来让妈妈伤心,用这种方式来让自己心理平衡。

生活中,孩子以报复为目的的行为还有很多种,比如,用自残来让父母伤心、用偷盗等行为来让父母流泪等。每当他们的报复成功时,即使要面对父母更严厉的打骂,他们仍然会产生很大的满足感。长此以往,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他们常常会以做出让父母伤心的事情为乐趣。

遇到让孩子产生报复心理的情况,妈妈以牙还牙是最错误的做法,这样只会为孩子对父母怀恨在心、企图再报复父母提供条件。那么,父母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图:

当孩子出现以报复为目的的行为时,往往因为他误解了妈妈的原意,他会认为妈妈是故意针对他,或不再爱他了。这时,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孩子的这种误解打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可能。即使孩子还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起码他会明白妈妈并不是专门针对他、父母是爱他的,这样,孩子报复的心理会大大减少。

4.放弃自己

孩子正坐在书桌前画画,妈妈走过来,看了看孩子正在画的画,说:“你这是画的什么画呀,马不像马,鹿不像鹿?”孩子很伤心地说:“妈妈,我简直就是一个艺术白痴,连老师都这样认为!”

妈妈:“老师真的这样说过你吗?”孩子:“没有,可是老师每次都冲那些画得好的同学微笑,却从来没有冲我微笑过。”

妈妈:“这大概是遗传的原因,我和你爸爸都没有艺术天赋。”

第二天,妈妈问孩子:“安安,你怎么不画画了?”孩子说:“反正我没有艺术天赋,再怎么画都没有用!”

当孩子对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感觉很沮丧时,如连考几次都没有考好、多次被父母认为是坏孩子……在这些情况下,孩子最可能的做法就是干脆放弃。在他们看来,我再努力也是没用了,反正注定要失败,还不如不去努力呢。于是他们会真的放弃努力,用“我没有办法”、“我天生就不行”、“我是这方面的白痴”等来保护自己,使妈妈对他们不再抱任何期望,他们也可以借此来逃避一些责任、免除许多被惩罚的机会。

在上面的事例中,安安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她在画画方面表现得一直很不好,也许她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想改变这种状况。但无论她怎样努力,她还是画不好,还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认可,还是被妈妈批评。这对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她会为此而感到非常沮丧,于是便产生了放弃画画的念头。于是她将想放弃画画的这个想法告诉妈妈,此时,“我就是画画方面的白痴”便成了有力的借口,当父母也认同和接受她的这一观点时,她也便毫无心理负担地放弃了学习。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父母最不应该的就是认同孩子的观点,承认孩子在某一方面没有天赋,或者惩罚孩子,这样只会促使孩子自暴自弃。当然,也不要企图去说服孩子,逼他继续去努力,这样孩子会感觉很痛苦,并且随时都有放弃的可能。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妈妈应该怎样办呢?请看下面的图画。

同样是感觉自己在某一方面没有天赋,但在这种情形下,妈妈对孩子讲的这些话绝对不会使孩子自暴自弃。这位妈妈并不是企图想说服孩子继续努力,而是通过巧妙地鼓励(关于如何鼓励孩子,本书后面将专门进行阐述),促使孩子继续努力。

首先,这位妈妈没有认可孩子“没有语言天赋”这一观点,她用孩子以前的成就否认了孩子的这一观点。因此,当孩子对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没有信心时,“你小时候……”这个句式便成了鼓励孩子看到希望的很有效的方法。

另外,这位妈妈还借别人之口巧妙地肯定并夸奖了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妈妈这样的鼓励下,孩子不但不会自暴自弃,而且会怀着愉悦的心情自动自发地去努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