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龙汉凤》第十二章(1)

和亲王看我几乎被吊在半空,忍不住笑起来,放开我的胳膊,他脚步慢下来,不自觉间给我当起了导游:“皇上,日常饮居之地都在养心殿,你是负责尝膳的,也许在这儿的时候多一些。在皇宫里辩不清南北,也正常,但是这里你一定要记住。”我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记性不好,怕记不住。”和亲王说:“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叫月华门,东临乾清宫,那个是遵义门,也叫膳房门。”他带我走进膳房门,进门正对面是黄色琉璃照壁,进了养心殿是一个东西横长的院落,院的西侧,东南、东北墙跟下都是连檐通脊的廊房。

和亲王指着一个歇山琉璃门楼说:“那是养心门。”进了门是木照壁,牌楼式,中间为隔扇门可开启,和亲王告诉那扇门平常不开,只有皇上进出的时候才开。绕过照壁是养心殿的正殿,也是第二进院落,整个院落分前院和后院,前院为养心殿前殿,后院是乾隆休息的地方。

我们正走着,迎面走来十几名宫女,虽身穿宫女装,比别处的宫女又有一身气派。一群人看见和亲王赶紧下蹲:“和亲王吉祥。”其中一个身穿艳红的宫女笑着说:“万岁爷刚传旨御膳房,摆膳养心殿,王爷就过来了。”

和亲王脸上又挂上惯常的满不在乎:“皇上就是知道本王要来,才急着摆膳的。”那宫女冲一个十五六岁的宫女说:“你跟着服侍王爷,别的不行,端茶送水的照应着。”说着向和亲王福了一福,对我看也不看一眼,带着人走了。和亲王带着我又向前走去,正殿正阔七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正间和西次间、西稍间前卷棚悬山顶抱厦三间,上书“中正仁和”四个大字,和亲王告诉我那是雍正御笔。屏风背后是通往后殿的小门,一个叫恬澈,一个叫安敦。北墙处设书隔,东西按板墙壁与东西暖阁相隔,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暖阁。

东暖阁就是东次间和梢间,南北向前后两室,中间是一扇隔扇,南室靠窗是一通炕,炕上摆着厚厚的毯子,中间一张小炕桌,桌上摆着茶盘茶具。靠窗下是个厚厚的蓝色缎面引枕。在东暖阁西南放在御笔“明窗”,是皇上每年元旦开笔之处。北室分两室,东面一间没有窗户,北墙处放着一张床,和亲王告诉这是乾隆斋戒时住所。我一听说是皇帝住的地方,心里不知为什么有些不安,赶紧催促和亲王快点出去。和亲王好奇地看了我一眼,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万岁爷休息的地方,怎好让外人见。”

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我,半晌回过头来,见那小宫女仍旧跟着,转回头往外走,他漫不经心地问小宫女:“在哪儿摆膳?”宫女赶紧下蹲:“回王爷,在西暖阁”

西暖阁就是西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前后两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为保密,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

那个宫女带我们进了长春书屋,虽然看过清宫的电视剧,知道皇上吃饭麻烦,但是也没想到这么麻烦,十几个太监正在布置膳桌,膳桌长有五米,有御前侍卫进来通传,皇上已进养心门,尚膳正赶紧命人上膳,十几个太监抬着准备好的膳馐,装菜的器皿都是金盘玉碗,里面放着银牌,上面写着菜的名字。

我闲着没事,走过去一一翻看菜肴的名字, “冰糖炖燕窝”、“挂炉鸭子”、“肥鸭”、“盐煎肉”、“东坡肉”、“肉丝山菜”、“挂炉肉”、“野意热锅”共有二十几道菜。

我瞪大眼睛,去年三姨妈从美国回来,爸在北京饭店请客,除了家里人,另外还有二姨妈、三姨妈,四舅母八口人花了一千元钱,是我结的帐,我当时就有种不是吃饭而是吃钱的感觉,可是现在只有乾隆和亲王两人的普通早膳竟上了这么多菜,乾隆每天不是在吃饭,而是吃老百姓的血汗,真是腐败。尚膳正看我大大咧咧地翻着牌子,操着他那公鸭嗓子喝道:“哪来的丫头这么无礼,万岁爷用膳的地方,岂是你随便进来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