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来自于一个完全不同于女孩的“星球”(2)

我们都知道,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但由于家长对生男生女的期待不一,他们常常把男孩当成女孩来养,例如,给男孩穿裙子、让男孩留长头发等,对男孩进行错误的性别塑造。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性别确认的关键时期是出生后18个月到3岁之间,这段时期家长的教育会促使他们性别意识的形成。但由于这一时期的孩子不具备反省认知的能力,他们并不懂得进行性别的自我塑造,因此,家长错误的性别塑造,例如把男孩当成女孩来养,就很容易给男孩带来负面影响,使他们对自己的性别产生错误的认同。

我就曾认识这样一对母子:

母亲很喜欢乖巧的女儿,因此当儿子出生后,她就把儿子当成女儿来养:她不仅把儿子打扮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在与别人交流时,她也常常自豪地这样说:“你看我家‘闺女’漂亮吗?”

当然,由于Y染色体以及荷尔蒙所起的作用,她的儿子也常常会表现出一些男孩的特性,例如好动、喜欢冒险和竞争等,但每当这时,她都会这样教育儿子:“妈妈最讨厌那些调皮的小男孩了,所以你一定要乖巧一些呀。”

因为从小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因此,这个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不愿意和小男孩一起打闹,而是喜欢与女孩们一起玩过家家;进入小学之后,这种倾向就越来越明显了。所以,现在这位母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无论做什么事,她的儿子都表现得很乖巧。但儿子现在却很痛苦,因为他常常会被同学讥笑为“娘娘腔”。

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家长后天的教育,真的会影响男孩天生的性别基因。也就是说,如果家长从男孩小的时候,就把他当成女孩来养,那男孩体内的Y染色体和雄性激素往往就会失去它们应起的作用,从而使男孩对自己的性别产生错误的认同。

当然,除了家长错误的性别教育之外,使男孩出现“娘娘腔”倾向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列举与家长教育有关的以下两点,供家长们借鉴:

1. 家长的“包办”和溺爱。

对于男孩来说,家长的“包办”和过分的溺爱也可能会引起他们的男性特征消失。男孩与女孩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女孩常常会通过她们敏锐的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世界,而男孩则是通过他们的冒险行为去认识世界的。

但如果家长对男孩太过溺爱,每当男孩通过冒险去探索世界时,家长就会心疼地提醒他们:儿子,不要,那太危险!因此,在家长的多次阻止和提醒下,男孩的那种通过冒险和动手来认识世界的特性就会消失,从此男孩变得有些“娘娘腔”倾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2. 父亲角色的缺失。

当然,这里并不是特指那些单亲家庭,而是指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所共有的一种现象:由于工作、事业或其他原因,父亲常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

一位国外的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男孩会出现女性化倾向,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是由妈妈或阿姨带大的,但他们的父亲去哪里了呢?

男孩是通过模仿来完成自己的性别认同的,如果从小时候开始,一直都是妈妈或者阿姨在他们的身边打转,由于缺少男性榜样,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模仿身边这些女性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的性别认同会渐渐定型,这样,即使男孩在幼儿园或学校会接触到其他男孩,他们女性化的行为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