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城中的伟人(7)

爱因斯坦和那些与他一样的科学家们的呼吁,在当时遭到形形色色的政治家们的嘲弄。可几十年后,他们的主张正是全球和解的基础。历史证明了他们的伟大。

知识点:罗素

全名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1950年,它因积极参加世界和平运动,反对核战争获诺贝尔奖。

巨星陨落了

1955年4月13日,爱因斯坦的右腹部感到一阵阵剧痛,还出现了别的症状。医生们诊断是主动脉瘤,并建议他动手术。

爱因斯坦拒绝了。

他知道,自己应该走了。自从1917年那场大病以来,他一直有胃痉挛、头晕恶心和呕吐的毛病。1945年和1948年接连做了两次手术,发现主动脉上有瘤。这是一个致命的定时炸弹。

爱因斯坦知道,这个定时炸弹爆炸了。

第二天,心脏外科专家从纽约赶来。尽管病人很虚弱,开刀很危险,但专家还是建议开刀,这是唯一的抢救方法。

爱因斯坦苍老的脸上现出一丝疲倦的微笑,摇摇头说:

“不用了。”

几年前医生就告诫他那个主动脉瘤可能随时破裂,爱因斯坦总是笑着说:

“那就让它破裂去吧!”

4月16日,爱因斯坦病情恶化。医生让爱因斯坦立即住院,爱因斯坦只管摇头,怎么也不肯住院。医生了解爱因斯坦,说:“教授先生,你看杜卡斯小姐。她一人在这儿顶不住了。我看她也要病了。”

爱因斯坦看了一眼杜卡斯。这个忠实的助手,从1928年爱因斯坦生病以来,一直跟着他。先当秘书,后来兼当管家,现在又兼当护士。她确实疲惫不堪,快顶不住了。

爱因斯坦点了一下头。

爱因斯坦终于住进了普林斯顿那家小小的医院。一到医院,他就让人把他的老花眼镜、钢笔、一封没写完的信和一篇没有做完的计算送来。垂危的爱因斯坦在病床上欠了欠身子,戴上老花眼镜,从床头柜上抓起了笔。可手还未抬起,他又倒了下去。宽大的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冒出一片汗珠,那支用了几十年的钢笔从手里滑走了,落到地上。

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做了。

4月17日,爱因斯坦自我感觉稍好一些。儿子汉斯坐飞机赶来了,女儿玛戈尔也因病住在同一个医院里,她也坐着轮椅来到爱因斯坦床前。爱因斯坦和他们说了几句话,微笑着对儿女们说:“没什么。这里的事情,我已经做完了。”

对所有来看他的朋友、同事们,爱因斯坦都平静地说着同一句话:“别难过,人总有一天要死的。”

他明确立过遗嘱说:“我在高等研究院里的办公室,要让给别人使用。除我的科学理想和社会理想,我的一切都将随我一起死去。”

晚上,爱因斯坦让杜卡斯回去休息。夜里一点刚过,护士发现爱因斯坦睡梦中呼吸困难。她想请医生来,便向房门口走去,但听到爱因斯坦用德语说了几句话。护士小姐听不懂,连忙折回病床前。就在这一瞬间——1955年4月18日1时25分——爱因斯坦与世长辞。解剖发现是腹腔主动脉溢血。

巨星陨落了。

2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巨人牛顿的逝世,引起了英国和欧洲的一片悲恸。

现在,电讯传遍地球每一个角落:

“当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终年76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