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叩启孩子的纯洁天性(2)

妙招一:给孩子提供互助、友爱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两个因素对孩子善良的形成起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路贵峰6岁,是在一个友爱、互助的家庭里长大的。别看路贵峰小,而且刚上小学,路贵峰在班里还是个小班长呢。初入学的路贵峰并没有受到老师太多的注意,但后来,老师看见路贵峰经常去调节小朋友之间的矛盾;有些同学不小心摔倒了,路贵峰总是赶快跑过去把他扶起来;有些小同学不会的东西,路贵峰还主动去教那些不会的同学。这样,路贵峰与同学的关系都特别好,老师已有意让有爱心的路贵峰去当班长,不过为了显示公平,还进行了一次选举,结果全票通过。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行为,孩子往往也会成为一个那样的人,具备那样的行为。父母要想教给孩子善良,需要给孩子一个互助、友好的家庭环境。

妙招二:对孩子善良的行为及时肯定

当孩子对别人表示出关心的问候或者善良的行动时,父母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与肯定,以强化孩子善良的行为。

梦梦今年8岁。有一次,梦梦跟着妈妈上街,正走着,梦梦看见路边上有一个大姐姐跪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骨灰盒,盒子下面压着一张纸,纸上写着求钱葬母。纸上的字梦梦都认识,也隐约明白是什么意思。就转身找妈妈要了五块钱,把钱递给了那个跪在地上的女孩。

梦梦的妈妈知道那个女孩是在骗钱,但并没有当着女儿的面揭穿,而是夸赞女儿的爱心,并且给女儿买了个新书包以表示奖励。

生活中有很多装可怜骗钱的人,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分不清是非,为了使孩子能够把善良的举动进行下去,父母还是需要对孩子进行鼓励。以后孩子慢慢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自然能够分辨出真假可怜之人,也会有选择地做出正确的善良的举止。

妙招三: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孩子只有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理解别人的想法与行为,才会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才会激起自己做出善良的举动。

都都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今年9岁,个子长得很高,上三年级。有一天,都都去学校的路上,看见好几个同学跟在一个脚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同学后面,一边学着他走路的样子,一边高兴地大叫“瘸子”,那几个同学都都认识,与自己一班。他们看到了都都,让都都也加入他们的行列,都都没有答应。

后来,那几个孩子感觉学着还不过瘾,几个人围上去还要揍那个有残疾的孩子。都都看在眼里,想到那个残疾孩子本来就很自卑,现在又遭受别人的嘲笑、欺负,心里肯定很难受。他连忙走到那个有残疾的孩子面前,护着他对自己的同学说道:“谁要是欺负他就是给我过不去,要想打架,就冲我来。”说着走到那个最前面的同学面前,举起了自己的拳头。那几个同学个子比都都矮,平常就很怕他,看到都都这样,都撒腿跑了。以后,都都与那个残疾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孩子都爱起哄,都喜欢一起欺负弱小或者有残疾的孩子,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处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时,就会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还会使孩子感同身受,做出善良的举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