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让孩子具有博爱的胸怀(2)

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那些拥有爱心的人才能发现,才能感受,才能交流。一个人如果能把爱心当做一种力量来运用在自己的人生中,那么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就都能战胜,对于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那么,父母如何让孩子的爱心茁壮成长呢?

妙招一:以身示教,胜于言传

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尊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爱是相互的,拥有博爱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人。

罗罗小的时候,爸爸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同情心。当看到有比他小的小朋友摔倒时,爸爸就启发罗罗:“你看那个小朋友摔倒了,你摔倒的时候是不是很疼呀?小妹妹一定也很痛,我们快去把她扶起来吧。”“看,小妹妹哭得好伤心呀,快拿出你的小手绢帮她擦擦眼泪吧。”就这样,罗罗的爱心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了。

父母是爱心传递的使者,要尊老爱幼,用心去影响孩子,包括尊敬乡邻,爱护一草一木,珍惜光阴等,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同时,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父母为什么这样做,结合生活中孩子破坏玩具,撕毁图书等坏行为,进行教育,使爱具体化,让孩子会从熟悉的人的生活和言行中汲取爱。

妙招二: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行动的机会

有时候孩子没有爱心,是因为父母呵护过度,剥夺了孩子实施爱心的机会。

陈萍的女儿已经10岁了,平时怕耽误她学习,洗头洗脚、扫地铺床、洗衣服刷鞋都是陈萍帮她做。假期里,想让她学习独立,便让她分担一些家务,如拿牛奶、刷鞋子、打扫自己的卧室等。可是,才干了两三天,孩子就不耐烦了,并且说出了“正当”的理由:“暑假是给我们学生休息的,不是让父母偷懒的!”

还有一次,陈萍感冒发烧,下班回家后没做饭就倒在床上了。女儿放学回来,不但没讲一句关心、体贴的话,反而对着陈萍大喊:“你肚子不饿,就不管我的死活了吗?要睡也要先给我做好饭菜再睡呀。要不,打电话叫爸爸回来给我做饭!”

父母要引导孩子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在父母生日时,暗示孩子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而当孩子付出行动后,以微笑的表情、赞扬的语气及时地给予表扬,能激起孩子产生一种关爱他人后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并会产生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以致逐步形成把关爱他人当做乐趣的健康心理。

妙招三:表扬孩子善良的举动

如果孩子做的事得到了肯定和表扬,那么他还会继续这么做。因此,当孩子帮了别人一些小忙,或者替别人着想时,父母要及时表扬他的这一举动,鼓励他以后多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

晨晨妈妈听说他在学校做了好事,主动照顾一个生病的同学,便给晨晨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并在饭桌上很郑重地表扬了晨晨。

饭后,晨晨爸爸问晨晨妈妈:“这么点小事,有必要搞得这样隆重吗?”晨晨妈妈很严肃地说:“培养孩子的爱心可不是一件小事,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大人们对他这种善良的举动很赏识,那他以后就会经常做善良的事。慢慢地,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晨晨爸爸听后,情不自禁地向晨晨妈妈伸出了大拇指。

父母们,赏识孩子善良的举动吧,这样,善良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妙招四:教孩子培养移情能力

所谓移情能力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

小晓病了,戴着大口罩来到幼儿园,老师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小晓今天感冒了,我们一起来好好关心他、照顾他,好不好?”小朋友们看着小晓的大口罩,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午饭时间到了,小晓小心翼翼地坐下,摘下口罩准备吃饭。同桌的凯凯一见小晓摘下口罩,立刻尖叫起来:“不要坐在这里!你会传染给我们的!”其他小朋友也厌恶地看着小晓,不让小晓坐在自己身边。

这时候,凯凯的妈妈来了,看到了这一幕。她把凯凯来到一边,问凯凯:“你感冒的时候,难受不难受啊?”“难受。”“如果这时候,我再不理你,你会什么感受啊?”“更难受了!”“那你们不理小晓,小晓是什么感受啊?”凯凯不语。然后,凯凯走过去跟小晓坐在了一起。

比如当看到别人生病疼痛时,父母要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疼痛经验而能感受到,并体谅他人的痛苦,从而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