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科学,从客观出发(2)

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在教养自己的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到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把握住了“关键期”,教育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育孩子,就会事倍功半。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应该抓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八个关键期:

关键期一:感官发展关键期(0~3岁)

孩子感官发展的关键期是0~3岁。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她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她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她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她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她智商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错过了感官发展关键期。

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父母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关键期二:语言学习关键期(0~6岁)

6岁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语言敏感期在6个月左右就已经出现,两岁左右出现语言爆发,3岁前是听的敏感期,3~4岁是说的敏感期,5~6岁是应用、阅读、理解的敏感期。0~6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期三:动作敏感期(1~3岁)

3岁前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这一时期也称为孩子的第二次降生,要早点让孩子学走路,充分让孩子运动,发展大肌肉动作,因此建议父母不要一直把孩子抱在身上就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印度男孩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狼叼去哺养,8岁时才被人从狼窝中救出来。由于多年来与狼生活在一起,错过了行走、运动等关键期,他不会走路,不会用手拿东西,只会爬。他的习性是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午夜嚎叫,只会用嘴叼吃生肉。教育专家努力教育他去掉狼性,恢复人性,但收效甚微。一个简单的站立他学了两年时间,走路学了6年时间。

在这个关键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另外,要进行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这样不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关键期四:秩序关键期(2~4岁)

孩子的秩序敏感力表现在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2~4岁是教孩子知晓规矩的关键期。

妈妈很注重培养3岁的德德的秩序感。就连吃饭都被妈妈利用上了,每次吃饭前,妈妈总先让德德洗手,然后用毛巾擦手,然后拿一个小碗、一把勺子,最后坐到位子上吃饭。这一系列活动长期坚持下来,竟然培养出了德德做事的良好顺序感。

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鼓励孩子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关键期五:音乐能力发展关键期(3~5岁)

教育专家指出:3~5岁是孩子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俊俊很有音乐天赋,这得益于妈妈从小对她的训练。两岁时俊俊对节奏明显地表现出极大热情,妈妈就使用身边的玩具或者器皿让孩子自己“制造”乐器,如敲打玩具、碗盘等。到3岁时,俊俊又开始模仿熟悉的或者喜欢的旋律,还会跟随音乐“翩翩起舞”,妈妈就又买了很多适合她的歌曲、世界名曲、童话故事音乐的光盘给她学习。4岁的时候,为了帮助俊俊学古筝,妈妈还给她专门请了一个教古筝的老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