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与性格培养中的心理学(4)

方法三:家校在同一方向上用力——避免“5+2=0”负效应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要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它们都使出了全力拉这辆车,到最后,他们都累得不行了,车子还是在原来的地方没有动。

难道是这辆车太重了,重得都超过了这三个家伙共同的力气?

并不是这样的,车子之所以原地没有动,是因为这三个家伙没有朝一个方向用力:天鹅把车向天空方向拉,梭子鱼把车向池塘方向拉,而虾又朝着与池塘相反的方向拉。三个方向的合力互相抵消,所以,车子才会原地不动。

由这个寓言,我们可以得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如果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不在同一个方向上,那孩子就会像上面寓言中的那辆小车一样,不会向前发展,只会原地不动。

很多家长也许对这样的教育场面并不陌生:

上班时间快到了,为了节省时间,家长拉着孩子从小区的草坪上穿过,这时,孩子挣脱家长的手说:“老师说了,不能践踏草坪。”

家长连忙解释:“宝贝,来不及了,妈妈上班快迟到了。”

可孩子还是不肯踏入草坪,这时,家长抱起孩子,边走边说:“宝贝,老师说得太绝对了,在紧急情况下,偶尔践踏一两次草坪是没有关系的。”

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就出现了矛盾。当然,如果孩子以后也遇到某些“紧急情况”,他肯定也会像家长那样,理所应当地践踏草坪。当孩子有过几次成功的经验后,也许就会把老师“不能践踏草坪”的劝告扔到脑后。这将很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其实,孩子从一开始不肯践踏草坪,到最后理所应当地践踏草坪,这个过程就是人们常说的“5+2=0”负效应。所谓“5+2=0”负效应,是指孩子在学校接受了5天的教育,在周末与家长接触两天的过程中,也许就是家长的几句话、几个动作、几种行为,就像上面事例中家长的做法一样,就把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全部抵消了。

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一定要配合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争取让那些“特殊情况”不再出现,不给孩子提供滋生坏习惯的机会。

当然,为了与学校的教育达成协调一致的目标,家长要与孩子的老师保持沟通。例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表现;请老师一起协助,帮孩子改掉坏习惯;请老师时常鼓励孩子养成好习惯,等等。这样,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避免“5+2=0”负效应,从而使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方法四:让孩子体验自然惩罚——自然后果法

孩子的坏习惯为什么会一直改不掉?心理学家们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家长的过多参与。例如,很多家长就曾这样向我抱怨:“我家那孩子太懒了,早上不叫他三五次,他是不会起床的。”

每当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会告诉家长们:“有你这种乐此不疲的参与,孩子永远也不会主动起床。”

此话怎讲?

其实,每个人身体上和思想上都会有很强的惰性因素,家长的过多参与,往往会把孩子的惰性因素更多地激发出来。例如,家长每天充当孩子的“闹钟”,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思想:“反正有爸爸妈妈叫我起床呢,再多睡一会儿吧!”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孩子赖床的坏习惯是永远也不会改掉的。所以,家长最好少参与到孩子的事情中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