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狗记》
乱世中,温润着吴宇森青葱的生命的,是一份青葱的报纸。
“我大概是在一九六四年开始认识《中国学生周报》的。我很喜欢里面的文章,特别是那些哲学性和艺术性的作品。这是一份很有文化气息的报章,很有朝气、有创意,又有亲切感。
记得我写第一篇文章登在《中国学生周报》的时候,我还在念中三。那篇文章,叫做《杀狗记》。
当时我居住的石硖尾徙置区,房子是一间连一间的,邻居全都互相认识。我的那些邻居,还有我自己家,都喜欢吃狗肉,我却觉得那是件很残忍的事情。他们杀狗,杀的时候狗的叫声我听得很清楚。他们杀完狗,放在公共水喉冲洗,然后剥皮、斩开……我看了心里很不舒服,就把这残酷的举动和我的伤感,写了出来。”
《杀狗记》结果真的在《中国学生周报》刊登了出来,吴宇森兴奋得跳起来,因为那是他第一篇见报的文章。
吴宇森自言,没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学生周报》与大学生活电影会,就没有今日的吴宇森。
《中国学生周报》社长林悦恒先生,后来还设立了创建学院,对于像海绵吸水般追求着电影与文学素养的吴宇森来说,套用他自己的话:“那简直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吴宇森中学毕业之后,已没机会继续念书,而创建学院就是他的大学。在那里,他学到电影、雕刻、美术、诗词……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在那里都可以免费学习。
“当时有一群电影爱好者,对我影响非常大,他们都是我的启蒙老师,像罗卡、石琪、西西、金炳兴、林年同……”
这群被吴宇森尊称为“启蒙老师”的前辈,年纪比吴宇森大不了多少,却因为潜心钻研,电影知识非常丰富。他们经常将一些有关外国电影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刊登在《中国学生周报》上。他们还会印一些讲义,教吴宇森他们电影的理论、分析电影作品。浸淫其中,吴宇森进益良多。
“渐渐地,我对拍电影的兴趣愈来愈浓。大家很努力打工赚钱,储够了,就去买胶片,拍实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