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的日子(3)

心随境迁,记忆就随着眼前的景物,一直飘,飘进那个“一家六口一张床”的房间去。那些窘迫的日子里,几十英尺的空间,虽已搭起了双层床,还是不够地方睡,怎么办呢?吴宇森想出一个办法:每到晚上,他就打开一张帆布床 ,睡到屋外的走廊上,把床位都让给父母和弟妹。

回想当年躺在帆布床上看星星,吴宇森的感觉是——浪漫——天阶夜色凉如水,真的乐透了。吴宇森看着想着,摸摸腰背,却苦笑了。原来浪漫的代价,是如影随形的风湿病。年轻时不以为苦;年纪大了,那种滋味,点滴在心头。

环顾四周,家不闭户,麻将声相闻。老公公端着饭碗,坐在双层床上一边吃着一边看街。老婆婆执一把葵扇,与竖着“天官赐福”金漆牌匾的土地爷爷,一左一右地守在门外。还有公共屋村特有的“万国旗”晾衣法、聚在花槽前聊天的主妇们,和那倚在墙角的帆布床,看在好莱坞大导演吴宇森的眼中,只觉亲切。因为,他也是在这座狮子山下的徙置区,与这些行将进入历史博物馆的事与物,一同长大的。也正因如此,吴宇森这部掺杂着集体回忆与个人经历的传记,也就来得尤其弥足珍贵。

《喋血街头》是吴宇森最喜爱的电影。这部戏,他拍得最用心,也拍得最沉重。他不讳言,电影的前半部,就是根据他自己的前半生改编而成的。

《喋血街头》中有一句对白,是清道夫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叮嘱:“我穷不要紧,最要紧的是我的儿子长大了不用扫街!”

住在石硖尾徙置区的吴倬云,对于吴宇森这个儿子,也寄望甚殷。

吴宇森心目中的父亲,是个风骨铮铮的文人。他知道,父亲对他的期望,就是他长大了,也能做一个有骨气的文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