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1)

现代的科学家都相信,无论是动物或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如果环境突然转变,只有对新环境适应力最强的才可以存活下来,这就是达尔文“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我不是专家,但是我想就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不同的看法。

日前,有位京都大学的原子物理学者兼宇宙物理学教师也提出了达尔文的理论,当时我就昆虫的拟态(伪装)本能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我说:“有一些昆虫的身体看起来就像是一片枯叶或一根枯枝,据说是为了适应环境产生的突变,以利存活,但是世上也有不需要变成和枯叶一样就能存活的昆虫,即使有此必要,也不必相像到这种程度吧?”学者回答我说:“那是经过超乎人类想象的长远时间才演化出来的。”这是根据“或然率”的说法,于是我又提出不同的看法:“难道这不是昆虫面对天敌、生死一线间的生命危机时刻,发出强烈的意念所造成的吗?或许,它想到如果能立刻变得像枯叶一样,就能逃过一劫,难道不是这种意识导致DNA产生突变吗?”

科学不断进步,不就是那些先驱的科学家们“想做这个、想研究那个”的意识活动导致的结果吗?如果说科学正如我所说,也是意识作用的结果,那么生物的进化不也可能是意识的产物吗?

有些分子生物学家认为,人类的DNA是自私的——一心只想让自己的品种存活下去。问题是,将面临环境冲击时DNA突然转变的偶然因素,当成整个物种的进化原理来看是不合理的。还有一些案例显示,有时候DNA偶然地产生少许排列上的变化,结果导致人类罹患癌症;然而事实也显示,人类的意识足以改变DNA的排列,并且导致癌症发病。

我认为DNA产生突变并非完全基于外在的因素,意识体或意识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DNA的突变。例如,根据进化论的说法:“大象的鼻子长是因为长期适应环境所造成的”。如此说来,长期和大象共处一个环境的其他动物也应该一样,那么为何只有大象是长鼻子?

再看看大象用鼻子将食物送进嘴里的样子,其实并不是很方便,就算是为了适应环境,感觉上也不需要那么长的鼻子吧?因此,我怀疑大象的鼻子长,难道不是因为它想要有个长鼻子吗?

长颈鹿的情况也一样!如果是为了吃大树的叶子,长颈鹿的脖子才变长,附近的动物也应该出现类似长颈鹿的脖子,但是放眼非洲的热带大草原,脖子长的动物却只有长颈鹿而已。

再回头看看人类世界,我们不是也经常嚷着“我想做这个”、“我想做那个”吗?因为这种意识,所以我们才能不断向前进步。

此外,人类有所谓的“职业脸”。例如,刑警有刑警的眼神,小偷有小偷的神色,这是因为职业意识带来了外貌的改变。记得小时候常被教导“相由心生”,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能经常保持漂亮干净的心,那么容貌也会变得越来越丑陋。

这里的心,就是我所强调的意识,意识的改变可以影响DNA,这也是我想强调的重点。

DNA的改变可以是短时间、瞬间的改变,也可以是长期累积的结果。例如昆虫的拟态、大象的长鼻子以及长颈鹿的脖子,应该是属于长时间受意识影响,逐渐演变的结果。

我的想法似乎摆明了要挑战达尔文的进化论,这很容易被戴上“不科学”的帽子。但是,我一方面认为进化论不一定完全正确,另一方面也相信现代科学应该可以证实这些新的立论,因此提出来供读者讨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