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雄序(3)

老曹1969年用5 000港元买股票,赶上了恒生指数从100点上升至1 700点的好时光,而且在1973年1月的1 200点就及时收手,套现50万港元。于是,老曹觉得自己是投资天才,打败市场不在话下。到了1974年7月,恒生指数已由1 774点跌到478点,跌幅达73%。老曹又拿50万港元抄底,选中“和记”一只股票,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买到1港元,结果半年后的1974年12月恒指跌到150点时,老曹的50万港元投资只剩下10万港元。这边投资失败,那边老曹又遭任职的投资公司遣散,他悲观得差点要自杀。后来,他用了5年多时间调整心态,到1980年代初才敢真正入市。老曹发誓不能让因股灾而投资大幅亏损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止蚀唔止赚”(也就是设立停损点而不设止盈点),至今逾30年,总算平平安安。这个故事,老曹讲了上百遍甚至几百遍。但这个故事常讲常新,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无比珍贵。

从2007年年底开始,老曹在专栏里说这个故事的频率加快,隔三岔五,你只要听进去一回,就会受益匪浅。这一年来,我周边“未听老曹言,吃亏在眼前”的故事实在太多。我有位朋友将企业盈余的100万存入花旗银行。2008年年初世界金融形势早已风声鹤唳,花旗的理财人员竟然向他推荐农产品和能源QDII,他小赚了一点,颇为高兴。花旗又向他推荐东欧基金QDII,没想到在三个月内,加上人民币对欧元的损失,暴跌了60%左右,花旗仍建议他坚守。但他实在忍不住,于是来找我。我说:“美国和英法等西欧国家的金融市场肯定会有问题,东欧我没研究,而且照理说,已跌了六成,不应该清仓。不过,你已被晦暗不明的未来控制住了,这是最可怕之处,为了能保证夜夜安眠,我建议你一分钱证券都不要留。”他第二天就照办了。我向他建议后,也有些后怕,觉得损失六成后还要斩仓,是否激进了点?这个疑问在半年后的2009年3月有了答案,内地有报导称花旗银行等两家银行的东欧QDII在近6个月来净值已下跌近7成(68%)。如果我朋友真的坚持下去,100万就只剩下10万多点了。这时,媒体呼吁大家清理欧洲账户,但已没什么用了。

 一年多来,老曹一直建议大家不要买金融股,香港人照样为汇丰着迷,从100港元一路买下来,这明显违背常识。花旗、美国银行乃至富国银行都出了毛病,当年和它们并驾齐驱的汇丰岂能无事?俗语云,一只橱子里不可能只有一只蟑螂。当2009年3月初汇丰暴跌至30多港元时,一位著名女股评人竟在香港电视镜头前流下了眼泪。但是,股市不相信眼泪,它相信的是老曹式的智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