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译者序(1)

译者序

简单到傻瓜程度的群体构建之所以十分重要,乃是因为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在群体中与他人共享、合作、协调一致地行动,这是人的基础本能,而此前这种本能一直受到交易成本的抑制。由于形成群体已经从困难变得极其简单,我们正在看到,短时间里涌现出来大量有关新的群体和新的类别的群体的试验。这些群体改进了分享、对话、合作和集体行动。这就是所有的人来了以后所做的事情:他们从分散在全世界的不同地方走来,共同致力于一个社会目标。

因此,我起初把这本书译成《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但就在这时我遇到了老朋友姜奇平,他很早就欣赏舍基的思想,尤其是这句话:"我们在历史上高估了计算机联网的价值,而低估了社会联网的价值,所以我们花了过多的时间用在解决技术问题上,而不是用在解决使用软件的人群的社会问题上。"他得知我正在翻译舍基的书,便说,何不把"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与"湿件"(wetware)串起来,因为它们有些重要的共同点:第一,它们的存在方式,都是"湿"的。意思是只能存在于"活"着的人之间,存在于人的"活"性之中。第二,它们很接近于哲学上说的"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后现代性的核心,而社会性软件和湿件为主体间性提供了一种现实的表现形式。

互联网是中国的加湿器

奇平正致力于给出对媒体和内容的后现代经济解释,抛开他所醉心的主体间性不谈,"湿"的概念的确能够非常形象地说明现在人们的关系,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种趋势--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的种种限制,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多种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这种关系是有黏性的,是湿乎乎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能否察觉和利用这种关系和力量的改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