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拉不掉的领带挥不去的style(1)

第三章

拉不掉的领带挥不去的style

怎想到,拉掉领带解放脖颈竟然成了新风尚。历峰(Richemont)旗下的中装奢侈品牌上海滩(Shanghai Tang)发起了中华立领协会,旨在鼓励不带领带的时尚新潮流。作为时尚中装的代表,立领是上海滩服装的重要标识,而立领服装自然是不能戴领带的,因此由上海滩发起这样的倡议,自然不是全无私心的。不过上海滩敢于提出倡议,自然也是由于大环境下的确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潮流。

从政界、商界到时尚界,环保是这些年来永恒的主题。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开始限制温度过低的制冷空调,以减少能源的无谓消耗。炎炎夏日,男士们之所以能够体面地恤衫、领带、西服一个都不少,自然全靠温度够低的冷气。如今冷气温度调高,再这么个三件套,无疑就有些坐不住了。于是拉掉领带乃至脱去西服办公,成为办公室时尚的新潮流,甚至连香港立法会这样严肃庄重的场地,也开始基于环保原因,允许尊敬的立委们不用在夏日穿得那么“保暖”了。

于是乎,有预测者认为:领带将会成为地球变暖的牺牲品,逐渐从我们的衣着文化中消失。预测这东西,的确可以大胆些,毕竟是前瞻性的。50年前还有未来学家预测今时今日人类已经移民火星,有了智能机器人了呢。但领带是否真会因地球变暖而消失,至少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领带这东西,从实用角度来看,实在是个废物。说废物其实还不贴切,领带不但无功,而且还是个惹事精。吃饭时稍有不慎,领带粘上了吃的——尤其是领带掉进汤里,那绝对是糗事一桩。所以我们才常能见到男士将领带塞入衬衣后才开始大快朵颐。这样虽然是方便了,不过形象却实在是差了许多。所以如何在戴着领带的前提下吃饭,是许多西方男孩成长中的必修课——当然也有不少人因此弃领带,改投领结的怀抱。曾经有一段时间,领带夹大行其道。这东西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领带服服帖帖地待在衬衫上,而不会在类似场合惹麻烦,又比把领带塞入衬衫里来得体面。不过这东西一用,领带顿时少了几许飘逸,再加上这几年smart business流行,过于严谨的领带夹就和更早年风行的领针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但是,从美学角度来说,领带在男士正装中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领带从无到有,形态不断变化,其唯一指标便是美学上的考量。领带这玩意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的“佛卡利”,也就是当时知识分子为了强调喉咙的重要性而在脖子上缠绕的一块布料。当然,那时候的“佛卡利”还没像如今的领带那样有结,所以更严格点说,2世纪罗马士兵围在脖子上并打结的“佛卡尔”才是领带的嫡亲祖先。“佛卡尔”既能御寒,又显露威武气概,自然是当时士兵的最爱。近代北伐军战士戴红领巾,也具异曲同工之妙。当然,从“佛卡尔”到现代领带,当中还是经过了多次的转变。其中不能不提的,自然是法国和英国两大服装大国对此的影响。先说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路易十四爱美,世人皆知。此君看到盟国奥地利的士兵戴着类似“佛卡尔”的东西,觉得甚是美观,于是有样学样。不过路易十四个人以及当时法国的审美趣味决定了,“佛卡尔”这样的简单威武的东西变成了路易十四手下的利用大量蕾丝、刺绣装饰而成的“克拉巴多”。“克拉巴多”最早是路易十四本人以及其亲卫突击队使用,后来在贵族和军队中流传开来。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克拉巴多”还是过于繁复,而且并非纵向发展,像今日的领结多过领带。时光匆匆,到19世纪,该英国登场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美学趣味相差甚大,相比法国流行的繁复奢华,英国更热爱轻快简洁的风格,所以“克拉巴多”到了英国,必然要被简化——于是便有了现在大小带身结构的现代领带,同时也有了最基本的四手结打法。说起四手结,据说是从当时驾驭四头马车的绳结打法衍生而来的,因此英文叫法才会是four?in?hand knot。曾有人说,女人要学会为心爱的男人打领带,因为这象征着拴住男人。从历史来看,这种说法倒是贴切得很,领带的打法昔日本来就是用来拴马的。男人和马,女人和马夫,这个关系妙得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