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头盘

假设你是一名证券商,某一天午饭后,你听说一个大型养老基金或者是机构投资者貌似要买下微软这样的大公司30多万股股票的样子。可能这个基金或投资者是你的客户,可能这是你从坊间听到的流言,也有可能你亲眼见到了交易的苗头。

你会怎么办?你也许会挤进股市,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购得尽可能多的微软股票,用最快速度填好单子——等大家都知道的时候,可就没有赚头了。你悄无声息地搞定一切,希望股市里没人知道这个好消息。你可能会袭向毫无防备的卖方,从他们手中以低廉的价格拿走股票。你甚至还会游说其他客户放弃手中的股份——30万股包含的可是多么大的利润啊,如果能贱价购买,那利润只会更高。你希望将差额利润全都据为己有,至少你希望这些刚刚购得的这些股票能有个不错的涨幅。

出于个人目的或代表关系客户,超前购买股票的行为称为“行头盘”。基于内幕即不为公众所知消息的行头盘是违法的,这种违规操作构成了行头盘的主体,麦道夫的所作所为亦是如此。即使证交会和其他管理执行机构多年来一直在惩治这种行为,行头盘时至今日还是时有发生。这些年来,伯纳德·麦道夫很可能已经通过行头盘赚得了几百万美元。

订单流付款

作为股市上的独立交易商,人们梦寐以求的是自己经营的证券能接到大笔的下单。像20世纪90年代的大多数交易商一样,麦道夫很快就轻车熟路,开始为订单“掏钱”。这意味着给像嘉信或美林这样的大型证券公司送去一小笔回扣,以让他们把订单发给你,或是通过中间人,由他们将委托单整合,并统一发给你。在这两种情况下,证券交易商若想通过执行股票订单赚钱,就得递回扣。

交易商竞争从长远角度看可以优化股市,使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订单流付款也是这种竞争的自然产物。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但问题是,在很多大大小小的投资者眼里,订单流付款会妨碍投资者得到最优惠的价格或最满意的交易履行,即订单流到了递回扣的交易商手里,而不是可以提供最优价格的交易商手里。这样一来,客户就吃了亏。

针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不在少数,其中更是不乏学术级别的,当问到订单流付款是否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时,回答基本上都是“否”,总的来说,当问题涉及怀有长期投资目标的投资者时,答案尤其如此。另一方面,频繁交易者学会了躲避收取订单流付款的经纪商,而经纪商为了迎合频繁交易者,往往会强调自己不收回扣。

伯纳德·麦道夫是订单流付款的模范人物,只要有谁给他订单,他就返赠每股1美分的回扣,此举在业界广为知名。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麦道夫早年送出了很多回扣,但90年代,证交会还是决定不对订单流付款行为严加干涉,这让他更加肆无忌惮。《金融时报》(FinancialTimes)的一篇文章评论了证交会这种“视而不见”的不作为后果,文中估计,麦道夫在90年代通过订单流付款攫取了整个纽约证交所场内交易额的10%。

这可是天文数字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