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选择了依靠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或自然资源达到经济的健康增长,因而避开了原有的发展趋势。这一决策使印度经济总值达到了8000亿美元,位列亚洲第三,世界第十。而且,印度经济喜人的增长率使得服务部门员工的工资上升,尤其是技能型工人。这增加了家庭收入,并且刺激了国内需求。为了便于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迅速,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991年,印度共有500万条电话线,而这是现在每个月增加的数量。
投资者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印度的经济是否会一如既往地保持这种增长速度?在总量上最终会超过中国吗?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不过后者或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印度前景可观是有很多原因的。第一,1991年以来,这个国家经历了众多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它拒绝了社会主义,在进口和非传统行业方面开放得更多,允许卢比更自由地浮动,减少了贸易壁垒。
第二,印度的领导人也意识到不能永远依靠服务业来达到保持经济繁荣的目的。他们当然不愿意这个国家成为由呼叫中心、消费者求助热线和计算机程序员组成的美国公司的后台支持。因此,新进的国内和国外资本已经被引向建立一个技术熟练的制造业,使用尖端科技和准时制存货管理。迄今为止,其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印度制造业的年增长率几乎与服务业同步。
鉴于这个国家所取得的惊人经济成就,国际投资者必然将之与中国进行对比。虽然中国的经济规模是印度的三倍,但他们经常会问:哪个国家将会真正略胜一筹?
当然,两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但是,在关乎经济命运走向方面,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重要的差异:
纯粹主义者或许会对此唏嘘不已,但事实是,英语是国际经济的官方语言。在这一
方面,印度有巨大的优势。在印度的大学,英语是沟通工具。印度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讲英语的国家。对工人和管理来说,与世界范围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有效沟通的能力对于吸引外资、寻求印度制造的产品的新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印度拥有历史悠久的民主制度和一个透明的法律体系。相比而言,中国虽然在经济
的非中心化发展方面进步很大,但仍然实行一党制。它的法律体系还远达不到透明的程度。由于中国的长期稳定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投资者或许会对更加开放的印度充满信心。
如果没有能够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资金的健康的银行体系,经济就不会繁荣。印度
的银行体系虽然在资产规模方面要比中国小很多,但是更健康,更加资本化。例如,印度的借贷按照风险定价,因此利率会比中国的高。中国人为此保持低利率,部分是因为政策制定者不想让人民币升值。但是,这也使得中国的银行对国内的借贷者提供人为的低利率贷款,包括运营失败的国企,这对这种借贷未来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记住,中国在最近的十年已多次帮助国内银行走出困境。而印度的监管者似乎在开始的时候就保持银行财务的健全,避免出现此类情况。他们对借贷者提出了较高的资本要求,确保这些机构有足够的储备,避免坏账。
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未来将面临严重的人口短缺。中国的家庭多数都执行了计划
生育政策。结果是,出生率自1980年以来开始下降,家庭规模也变小了。印度就不存在这样的政策;结果,它的人口总体更年轻化并且更有活力。专家断言,在未来15年内,印度的人口会超过中国。如果这种趋势成为现实,对这两个国家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中国努力解决老龄化的劳动力问题,国家储蓄因此而下降时,印度将拥有更年轻、更有活力、更有生机的劳动力。这将有助于印度的经济在21世纪中期超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