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张表按照现值美元和年度化的比率记录了个人月度收入和支出。对收入的每一种贡献都列在了这里:工资和薪水、其他劳动收入(来自工作的额外福利)、业主收入(自营收入)、租金收入、红利收入以及转移支付。与最新的收入数字并列的还有前7个月的数据,这样你就可以看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
通过研究个人收入增长,你可以洞悉未来消费支出的趋势。但是在做一般化处理时,可得小心翼翼。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对个人财富的感觉也对消费支出产生了重要影响。家庭如果看到它们的金融和不动产投资在增值,就会增加支出,这种现象被称为财富效应。例如,经济学家估计一个人的股票资产组合每增加1美元,消费者就会多支出3~6美分。其他类型的财富(如不动产)每增值1美元,支出就会增加2~4美分。当然,经济前景暗淡时,这些资产缩水,你得到的财富是负的,家庭财富的损失会引起支出的急剧减少 在个人储蓄被侵蚀时尤其如此。因此,家庭财富变化在决定消费者支出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于个人收入还要指出另外两点。工资和薪水可能会在年终被扭曲,因为公司这时要发奖金,从而会引起月收入一个短暂的波峰。其次是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对1月的个人收入数据会产生一个短暂的亮点,因为那时政府要增加支出以反映生活费用调整(costoflivingadjustment,COLA)。COLA确切的增加值取决于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年度变化(参见 消费者物价指数 一节)。它的计算从当年的10月持续到下一年的9月。如果通货膨胀在这12个月中上升了3%,社会救济金的领取者在紧接着的1月会发现他们支票上的钱也有相应的增加。
(2)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位于表的底部,被标记为连锁美元(chaineddollars),它的增长对消费者未来的消费是个好兆头。这个数据是将月收入扣除税款(以及交给政府的非税支付),再对通货膨胀作出调整后得到的。它是对消费者真实购买力的最好的计算办法。这里说说为什么。假设个人可支配收入上个月增长了1%,但是一般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也增长了同样数量。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的实际收入没有任何增长,因为价格按同一比例上涨了。因此,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从效果上看等于零。然而,如果收入上升了1%,而通货膨胀在那个月只增长了0.2%,实际购买力就增长了0.8%(1%-0.2%=0.8%)。研究表明,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预示着消费者的支出形式也将改变。
(3)现在来看看支出的详细内容。表的第二部分按构成描述个人支出(个人消费支出、利息支付以及个人转移支付)。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认为个人消费支出(PCE)是整张表中最重要的数字。这个数字代表了个人购买耐用品、非耐用品以及服务的消耗总和。因为消费者支出占GDP的70%,支出行为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经济整体产生明显影响。
(4)有时家庭花掉的比拿回家的收入要多,这就迫使家庭动用储蓄或借钱弥补差额。然而,这种行为不可能长期维持,因为到了一定时间,家庭就会耗尽储蓄或欠下太多债务,或者同时面对这两种结果。任何一种方式都会引起支出的急剧下降,阻碍经济扩张。
预警信号是什么?其中一个地雷拉线是应偿还给贷款者的利息总额。在阅读叫作个人支出流向的那一项时,你会注意到一个标记为个人应付利息的子项。(这个量值中不包括不动产贷款的贷款利息和房屋净值贷款利息,因为这两者都被当作投资支出而不是消费支出。)是否存在利息负担沉重到对未来支出构成威胁的一个点呢?肯定存在。但该点位于何处,专家们还没有达成共识。一个常用的晴雨表是建立在对负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比例关系的简单计算上的(利息支付/DPI×100)。从历史上看,利息支付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一般在2%~2.5%。如果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超过2.5%,就意味着家庭正在面临财政紧张,从而会抑制未来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