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值得奉承的时候(2)

奉承是动物模仿行为的一种高级形式。曾经为多个国会及国王做过顾问的爱德蒙德·伯克(Edmund Burke)观察到“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采用模仿方式远多于采用规则,因此,我们所学到和掌握的,不仅只是有效果的,而且更应该是快乐的。这也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观念和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中最强的交集点之一;这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形式,人与人之间都通过这种形式相互接受,不再自我封闭,而且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大的奉承。”

规则4:赞美能做到的,奉承都能模仿。

模仿产生了共性——人们的穿着类似、说话类似,拥有同样的观念——而且对于很小的差异都做出了明确的区分。路易十四的情妇曼特侬夫人告诉她圈子里的人“带有创造性地”去模仿。与社会生活里的所有问题一样,模仿也应该是有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的奉承就将遭到责难与嘲讽。

规则5:要想鹤立鸡群,奉承必须恰如其分。

当奉承用错了地方,会给奉承者带来致命的打击。一名奉承者必须要能够面对众多的人群,并在奉承的途中找准要奉承的目标。奉承者的心中要有广大的听众,不仅只是被奉承的人,而且还不仅只是当下的听众,还要包括未来可能的那些听众。“按照传说,霍尔拜因(Holbein)对克里维斯的安妮(Anne)的赞美是如此过分,以至于让亨利八世一见钟情,马上决定娶她,而结果是当国王一见到真人,这名画家就不得不逃离了这个国家。”

汉斯·霍尔拜因的肖像画《克里维斯的安妮》,没有画出她脸上的麻点。根据这幅肖像画,亨利八世起草了一份婚姻合同。当见到安妮本人的时候,国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印象。他在6个月后离婚了。

最有名的说法“模仿是最诚挚的奉承”来自于尊敬的查尔斯·凯莱布·科尔顿(Charles Caleb Colton)的《莱肯》(Lacon)。他的书卖得很好,这主要得感谢他在推广时所花的精力。科尔顿由于在英国出现了资金问题,他不得不远涉重洋到美国去出版他的著作,在美国,这本书很快就出版了,而且还多次加印。

··在《莱肯》的扉页,科尔顿申明他的书是“写给那些正在思考的人”的——马上就是一通奉承。科尔顿承认这是一个营销策略:“尽管那些真正思考的人所占的比例特别小,然而,每一个自视甚高的人都会把自己看成是其中之一员。”尊敬的科尔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很狡猾。他的一个出版商说他善于进行善意的欺骗,而且是一个口若悬河的家伙,一个大骗子,“一个低贱的、卑躬屈膝的,而且有堕落倾向的人”。科尔顿还写下了《伪善:一首讽刺的诗》。他的教区居民都深信他对这个问题理解得非常深刻。

尊敬的科尔顿在教堂、旅馆以及投票站都发现了奉承的踪影。他观察到了下面一条铁定的规则。

规则6:轻侮产生奉承。

“有些假装不喜欢奉承的人也可以被间接地奉承,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他们的竞争对手进行义正词严的谩骂及嘲讽。第欧根尼(Diogenes)宣称自己不是阿谀奉承之人。但是,对于他的那些愤世嫉俗的嬉笑怒骂,换个角度看确实都是一些谄媚之词。它们激发了那些雅典暴徒们的统治热情,比起他们自己受到赞扬来,他们更喜欢听到自己的上司遭到谩骂。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写下了永恒的《谩骂之奉承》(Flattery of Abuse),使改革者们吃尽了苦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