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融资(1)

2000年9月,百度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融资。

此时,百度成立仅仅9个月。

这时的百度获得在美国排名前三位的大风险投资商之一——德丰杰(DFJ),以及国际数据集团(IDG)的1000万美元风险投资。

其中DFJ约占两次融资总投资额的75%,成为百度的单一最大股东。

根据估算,这个时候成立不到一年的百度,价值至少应当在2500万美元以上。而IDG则以120万美元的种子基金,占百度4.6%的股份。

如果说第一轮融资的功劳要记在徐勇的头上,那第二次融资,李彦宏足以被称为“上帝”。

因为,“互联网的寒冬”越来越寒。

再晚一段时间,就没有融资机会了。

没有钱,那么公司只有关门了。

从李彦宏的角度看:他的第一笔融资是120万美元,最初计划用半年,结果李彦宏精打细算,按照坚持一年的计划来花。

到2000年6月时,百度才花掉了60万美元,李彦宏手里还有60万美元。

到9月份获得第二笔融资时,李彦宏手头应该还有几十万美元。

现金,就是底牌。

手中握有底牌,才能使自己先立足于“不败”境地。

这正是李彦宏和那些“先烈”互联网企业家不同的地方。

“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这句话流传至今,肯定是有它的道理。

在美国硅谷时,李彦宏看到过,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穷志短”。

要想做到人穷志不短,很困难。

所以李彦宏认为,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融资。

因为这样,新创业的公司在寻找投资的时候才能硬起腰板,以平等的身份来磋商具体事项。而投资人看到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也就认为公司运作不错,很乐意进行投资了。

李彦宏曾经这样说:假如当时没钱了,而这时候有个投资商走过来说,我没有1000万美元,但我有100万美元,我要占你30%的股份,那我们就完了。因为没有钱了,只好拿这样的条件去交换,这对于公司的成长将会是非常大的打击。也许有人会说,在此之前,马云一直拖到快没钱时才融资,而李彦宏却说“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融资”,那么听谁的更靠谱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