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临代教养,爱与痛的边缘(1)

第二章临代教养,爱与痛的边缘

第一节“独一代”,不能不说的故事

一、独一代,被另眼相“看”,却不被另眼相“待”

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第一批610万孩子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是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虽然他们与非独生子女具有同样的身心发展规律,但由于兄弟姐妹关系会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作用,而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带有自身的特点。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便已率先开始研究独生子女问题,分析了独生子女的特异性。1928年,H.F.胡克等人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强调家族关系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把独生子女与家族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德国对独生子女的研究从医学角度开始,小儿科医生E.内特尔于1906年发表了《独生子女及其教育》。紧随其后,1937年,日本保育会会长、儿童心理学家山下俊郎发表《独生子女及其心理与教育》一文,阐述了独生子女的意义及其渊源,分析了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提出了独生子女的教育原则。

然而,发人深省的是,直至今日,把独生子女当做基本国策、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独生子女群体的中国,无论是教育界、医学界还是心理学界,都未见具有权威性的、有影响力的专著来研究和阐述独生子女教育的特异性。

把中国人的视线引向“独一代”的不是科学专著,而是一篇审视他们的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经过了一年多的沉寂、辗转,后由1993年第11期《读者》全文转载的文章一石击起千层浪,文中中国孩子在日本孩子面前的全面落败令人震惊。于是,被伤了自尊的中国人开始“站”起来了。

该文及相关讨论引起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并分别作了重要指示,后来被广泛认为,该文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开端,并进而奠定了素质教育的社会舆论基础,从此,素质教育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可以说,这篇文章是中国素质教育的奠基之作。作者孙云晓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史上不可忘记的人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