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时间与主观时间(2)

人把钟表时间看成无关紧要的,认为它不够人性。有些人则始终处于时间混乱中,一开始似乎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因为突然之间发现时间不够而晕头转向,而这样的经历只会在他们身上一再重演。对于时间的主观感受是构成自我认同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它跟你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你的生物遗传以及你的个人心理都息息相关。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事实上,你对时间的主观感受可能让另一个人迷惑不解,甚至生气发火,因为他也有他自己独特的时间感,而且很可能跟你的大为不同。一个妻子可能质问她的丈夫说:“为什么你去看垒球的时候总是准时而去看歌剧的时候总是迟到?”她的丈夫也许会这样回答她:“你在开幕前20分钟就到了剧场,却认为我迟到,可是我坐下的时候,大幕正好拉开!”一个拖延者在4月15日的晚上冲到邮局去邮寄税费,有人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说:“距离午夜还有5分钟,我没有迟到!”

当两个对时间认识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做一些安排的时候,事情可能会令他们恼火不已。“当我同意九点出发的时候,我的意思是9点之后10点之前(也就是9点30分左右),跟我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想我的妻子应该能够明白我的意思。”一个建筑师这样说道,但是他的妻子从8点45分就已经准备好了,并开始在那里不耐烦地看着手表,到9点5分的时候,她对他讲话的口气已经变得怒气冲冲了。

想要让某人接受你的主观时间注定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每个人与钟表时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你可以做到的或许是相互理解对方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并以此达成某种妥协。

我们每个人的主观时间感都是不同的,因为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大脑的生物基础会影响到我们如何感知和处理时间。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在全身的细胞层面上运作的“时钟基因”,它们控制着一些像睡眠和苏醒这样的人体日常活动。大脑有许多不同的时钟基因,其中有一种主时钟基因负责协调它们。时钟基因可能让某些人成为在早上工作效率特别高的人,而另一些成为夜猫子。通常,我们的大脑对时间都具有良好的判断,但是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也可能受到诸如注意力、情绪、预期和前后背景等因素的扭曲。具有多动症的人往往对时间没有很好的判断。对他们来说,时间过得特别慢,所以他们对时间间隔的概念要比一般人短,他们会出现典型的不耐烦情绪,并希望更快地变换节奏。

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津巴多对时间感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是参照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如果你只是局限于其中某一个时间坐标,那么你的生命观就会发生偏差和受到局限。那些可以在三种不同的时间坐标参照中保持平衡的人最有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也更能够充分地享受生活。

轻视未来就是时间感知失去平衡的一个例子,它会给现在制造麻烦。行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件事或者一个目标其时间设定在很远的将来(比如为孩子储蓄大学教育基金,或者为自己创建一个适当的退休金账户),那么它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从而使这件事看上去没有它实际上那么重要。相反,一些时间很近的目标(比如为周末观看决赛购买一台大屏幕电视机,或者在4月14日打理自己的税收)则感觉上去更为清晰而紧迫。因此,即便现有的目标(购置电视机)没有长期的目标(为大学或退休存钱)那么重要,人们往往会急于去做即时的事情,而不做对未来很重要的事情。这被称作“未来折扣”,它体现了人类的某些天性,也是为什么拖延对人的影响会这么大的原因。

在时间管理和时间协定的活动中,人们在时间感知和时间价值观上的文化差异还会导致无序和误解。一些研究显示:美国人注重现在,注重青年,注重在最少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还注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