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克林顿被问及 是吗 (4)

我们先说公司的PPT报告。推行标准化报告确实会节约很多时间。不用再考虑要设计哪些要素,因为有 自动内容向导 。也不用再考虑怎么组织报告,因为可以自动生成 内容大纲 。干嘛还为报告的各个部分费劲呢,全都在下拉式列表框里了。有问题不懂?在线的 别针先生

能给你提供标准答案。赶时间? 复制 和 粘贴 两位朋友可以帮忙。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自己去写啊。

这让PPT报告发言人一下轻松起来,但也方便了听众 充耳不闻,大脑对这种同质化的信息不会太在意。20页按一个模子做出来的幻灯片不会让人产生兴趣。我们喜欢变化多样,独特的事物才有意义可以解读。

有了模板,虽然写报告快了,但它窃走了我们发挥创意的机会。不论观点是精彩还是愚蠢,模板全挤压到同一个格式里 还尖叫着 按规定来 。

这些无聊、模式化的PPT报告最大的危险还不仅是让人烦闷。2003年2月1日,美国 哥伦比亚号 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大气层时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事故调查委员认为,爆炸原因是航天飞机外燃料箱上脱落的泡沫材料碎片在起飞81.9秒后击中飞机左翼并造成损伤。

NASA在事故发生前是否知道有这个隐患呢?不幸的是,他们本应当知道。

2003年1月24日,事故发生前一星期, 碎片评估小组 就研究发现结果做正式报告,用的是 还能有什么 PPT。该小组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出警告,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的警告没人理会。事后NASA承认PPT可能是导致沟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下面我们援引了该小组的一张幻灯片。毫无疑问, 碎片评估小组 未能促使NASA采取行动,如表5 1所示。

图像大师爱德华·塔夫特(EdwardTufte)对这张PPT的批评最严厉,他认为,这关键的一页幻灯片的结构让人很难获得真正的信息。NASA知道在 哥伦比亚号 起飞过程中,碎片的冲击力要远远大于前期分析模拟的情形(被称为 弹坑 ,在上面PPT中也提到)。分析还显示,泡沫隔热材料(SOFI)如果穿透航天飞机外覆的坚硬隔热瓦会导致 重大 危险。可惜对任何想了解形势有多严峻的人来说,致命的真相被埋在最不起眼的一行。 弹坑 分析并不适用于 哥伦比亚号 的潜在受损情况,这个事实出现在该页倒数第二行: 飞行条件同试验数据库存在重大区别 。此外, 重大 这个没新意的词出现了5次。这个词通常不是用来传达警告,但在这个情形中我们知道有足够的理由值得警醒。在倒数第二行, 重大 这个词实际上意味着400%的危险可能性。或许那页PPT上应该只写一行字: 破坏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哥伦比亚号 事故调查委员会没有再进一步指出是PPT导致了航天飞机的坠毁,因为还存在其他问题,主要是组织方面的。但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用一页的篇幅阐述了塔夫特先生所解释的问题。PPT那种压缩式、形式化的文体风格掩盖了一条生死攸关的信息。

有更好的办法吗?NASA有其他航天飞机遭受类似的撞击破坏的照片(程度远没有 哥伦比亚号 那么严重)。用高清照片展示真实破坏状况会非常有说服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没有规定说发言报告一定得写成这样,而在上述例子中,这个报告写得沉闷无聊,还产生误导带来危险后果,都要归咎于PPT并不那么顺理成章。是有些人没有把软件用对地方。但商界的傻瓜们就像驯顺的绵羊,能用的捷径都用于把自己的语言自动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PPT。模板窃走你个性化的表达机会,你这样做会牺牲了创造力而向软件投降,肯定会落入 隐形人陷阱 。

做报告时开篇先讲个故事,或用个舞台道具,或先采访一下听众,放段录像或电影,或在封面放张SUV事故翻车的照片,放点有特色的东西,什么都行。

当然你也可以用那种中间写着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的PPT版式,别指望听众会记住你或者你说的话,你已经被模板禁锢起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