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要六不要”(2)

由于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其内部具有特定的行为模式,因此,如果人们缺乏系统思考智慧,一些对策不仅达不到改善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极其危险的“后遗症”,其推动的努力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发生适得其反的“反效果”。在原理上讲,系统的这种作用机制被称为“补偿性反馈”(compensatingfeedback),指的是外在的干预引起了系统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反过来抵消了干预所产生的作用。恰如圣吉所讲:愈用力推,系统反弹力量愈大;有时候,对策可能比问题更糟。中国成语“拔苗助长”的故事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违反了系统的内在规律,追求过快成长的干预措施,不但不能奏效,反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副作用。因此,系统思考的一项基本法则是:必须理解并善用“补偿性反馈”机制,要随时有面对“副作用”的心理准备。

要注意并把握“时间滞延”,不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

《纽约客》(TheNewYorker)杂志曾刊登过一幅漫画:有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推倒了一侧的一个大骨牌。他得意地说:“问题解决了,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然而,他没有看见那块骨牌正在倒向另外一块相邻的骨牌,而后将再倒向另外一个 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最后骨牌将在绕了一圈之后,从另一侧击中他。这幅画很简单,但寓意非常深刻,也是生活中很多典型事件的真实写照。用系统思考的语言来讲,那些不符合系统思考特性的干预措施,可能在短期之内取得一些改善,但由于引发了系统中的“补偿性反馈”或产生了一些“副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延,将导致问题更加恶化,即渐糟之前先渐好。为此,系统思考的一项基本法则是:要注意并把握时间滞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