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 棘轮效应(1)

宋代大政治家司马光在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有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写这句是要告诫儿子不要沾染纨绔的习气,要保持俭朴清廉的传统美德。司马光一千多年的一句家训,却道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原理: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经济学家称为“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也叫制轮作用,其指人一旦形成某种消费习惯就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很容易向上调整,不容易向下调整。特别是在短时间内,消费习惯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非常大,就像有棘爪防止倒转的棘轮一样。这种习惯效应让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也就是相对于自己以前的最高收入额,即使收入水平下降,个人的消费习惯也不会随之下降。即所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棘轮效应是经济学家杜森贝首先提出来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则认为,消费是可逆的,即一个人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会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杜森贝经过研究发现: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消费决策并非是一种理性的计划,它还取决于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的生理与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等。尤其是个人收入在最高期时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其对消费习惯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奢靡的帝王,就是极好的棘轮效应的例子。

商代时,纣王刚刚即位,群臣都以为在这位精明国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肯定会坚如磐石。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给自己做了一双筷子,并很高兴地用它吃饭。他的叔父箕子看见了,就劝他把象牙筷子收起来,但是纣王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满朝的文武大臣也没把这当回事,觉得这不过是一件极稀松平常的小事而已。

但箕子整日忧心忡忡,有的大臣感到莫名其妙,就问他原因。他回答道:“纣王既然用象牙做筷子,就不会再用土制的瓦罐来盛汤装饭,必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与美玉制成的饭碗。在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与美玉碗之后,难道大王还会用它们来吃粗茶淡饭及豆子煮的汤吗?此后,大王的餐桌每顿都会摆上许多奇珍异品和山珍海味。吃着这些东西,穿的衣服自然也要以绫罗绸缎为主,而住的就更要富丽堂皇了。另外,还要大兴土木,广建亭台楼阁,以此来衬托自己尊贵的身份。这样一来,百姓的疾苦就不言而喻了,我是担心物极必反啊!”

箕子的预言在五年后应验了。商纣王奢侈至极,严刑桎梏下的百姓们怨声载道,商朝的五百年基业就这样败了。

箕子之所以眼光独到,由一副象牙筷子看到纣王日后必身败亡国,就是因为他认识到人的消费习惯不可逆转性,简单说就是好了还更好,舒服了还要更舒服。要更高的享受,必然就要更多压榨百姓,亡国当然是不可避免了。

棘轮效应是出于人的一种本性,人生而有欲,“饥而欲食,寒而欲暖”是人与生俱来的欲望。人有了欲望,便会想方设法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说到欲望,正确的观点是既不禁止,也不能放纵,必须保持适度的物质消费。倘若不限制自己的欲望,过度地放纵奢侈,必然会让自古“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成为现实,也必然会出现“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的现象。

棘轮效应还能扩张到其他的经济问题。在大家都关心的房价问题上,棘轮效应的表现就更加明显。现在,高房价已经形成了棘轮效应,易上难下。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房价可以不涨,但绝对不能暴跌,这是因为,尽管房价上涨的各种负面影响很大,但一旦涨上去再暴跌下来,就将引发更严重的经济问题。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目标,都应该是稳定房价,而不是希望房价暴涨或暴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