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思维方式(2)

视觉艺术不能过度依赖眼睛

视觉艺术通过看,或者用心,这两者的着力点是不同的,而很多时候我们是习惯用眼来看。

记得上大学时的一件事情对我特别重要,那时画人体,班里的同学全部要找好的角度,比如2/4或1/4角度、离多大距离、怎么构图之类。我来晚了,全班同学都找好了角度,你只能到前边去,离模特很近,根本看不到全貌,没办法构图也没办法把形画准确。这时却有体温扑到脸上,模特的血管和肌肉在动的时候,我也能很贴近地看到。我心里有一种特别的冲动,就好像发现一个新世界,可能其他的同学都走入误区了,成百成千成万的学生都在重复一种东西,在构图,在找形,在找角度。只有我一个人,好像体会到妙处了。人体最重要的是什么?人体最重要的是体温,而不是形状。这时候等于开启了一个理解的思路。那个时候我是调动我所有的感官来画的,而不仅仅只是"看"。

那时我特激动,跟一些人聊天,我说画人体主要就是那种体温、弹性。所有人都傻了,包括不画画的人,都没想到过可以是这样理解的,找到一个你完全看不到整体性,只能看到肉的地方去画人体。

选一个好的角度充其量就是为了"看",把一个构图画出一个造型来。在画画里面,我觉得这是很初级的,而且是很表面的。如果我在针对模特的时候,把努力的方向变成不只是一个"看"、一个构图、一个样式的阶段,而是我努力地画模特身体的体温、皮肤的弹性、血液的流动,那么我跟别人的起点是不一样的,我能够深入到内部去传达这样一个东西,而别人仅仅是画构图、画样式。

我画面中的感觉真正开始和所受的教育发生差异是在1984年左右。那之前,我们经常去河北涉县写生。作品中的景色就是来源于那里。有一次我画一个老人,是照着村里的一个老头画的,结果画出来却乱兮兮、油腻腻的,什么都不是。其实我能画得很干净整齐,但是当时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和感觉相符。当时很多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这幅画,它既不符合考学的标准,又不符合展览的标准。大家问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我说:"我画这个不是为了画一张素描,也不是为了画一个头像,甚至不是画一张画。"他们问:"那你是要画什么呢?"结果我答不出来,但是这个问题就此埋下来了。当然现在而言,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了,它不是要刻画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感觉。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整个教育体系和展览体系跟我心里想的艺术是不合拍的,但是为了获得发言权,我必须混到某个位置才会有人听我说话,我才有资格说话,所以我需要把一些东西隐藏起来,有时候也会试画些花啊鸟啊之类的东西,给自己保留点可能性,但是我对画画的思考方式,在性质上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紧接着我做了很多木刻。现在看当时并没有很多成功的作品,但是它们是一种实验,在我整个的艺术生命中最为宝贵和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