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社会给我最好滋养(8)

第三点,独立性的指向并不是风格。有个人风格的作品,不见得有独立的思考和人格。常常会有一些艺术家可能以与别人不一样的面貌去掩盖自己没有独立的精神或者是人格。所谓的叛逆性或独立性,是学术上的或者精神上的,是作为人的基本态度,这会直接影响你的作品是不是有社会责任,是不是强有力的。

多数艺术家没弄明白,艺术的本质其实是瓦解、消解权力和话语,艺术家的本质是无政府主义。当艺术家瓦解了别人的话语、消解了别人的权力时,实际上他也给别人瓦解、消解他自己开了路-没有人是唯一重要的。

真正具备独立精神和人格的艺术家,不停地埋葬自己,让自己微不足道;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也是将自己送往坟墓的过程。比如说,当大家都要跟着国家的思想来做作品的年代,形式主义就已经是独立性,但是他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他不能。但是,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一旦发出,哪怕开始很微弱,但是你已经脱离了整体的系统了。随着社会变化和这种声音的壮大,形式主义成为主流。这时候圆明园、东村、宋庄出现了,和成为主流的声音形成对立,"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我不喜欢你的表现"。这对立面之间,可能又有第三种声音出来,"我要我自己的而不是你们的"。这是一条清晰的发展道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意见、各种各样的形式。那曾经有过的、那种被认定是唯一的、绝对的,或者说为数很少的几类代言人的位置是被瓦解了的。这是一条正当的途径,也是艺术家的最大意义所在。所以,你在瓦解对方的同时也要必须想好你走的这条路实际上是在瓦解自己,是在把自己送到坟墓里面去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事实上,有瓦解别人的能力和允许自己被瓦解的空间(我已经说过这是必然的),是对自己的保护。作品的外在形式是统一的而不关心内在的需求的时候,无法产生强大的作品。换个说法,艺术的独立性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的。

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批自由艺术家,我觉得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我很不喜欢和人交流艺术方面的事情,我觉得艺术是一个完全个人化的事情,你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艺术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得全民或者更多的人都关心起艺术来了。有的人可能是关心艺术的价值,也不排除随着关心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会关心它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