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刀》与《猫头鹰》:追武侠喜剧之影(2)

《猫头鹰》的故事为尔冬升构思,当年他凭借楚原的《三少爷的剑》一炮而红,成为古龙武侠电影的代言影星之一,几年下来,《多情剑客无情剑》、《魔剑侠情》、《白玉老虎》拍到自己都烦恶不止,遂有意自我颠覆,以他主演的《蝙蝠传奇》和楚原的另一部古龙武侠《幽灵山庄》为蓝本,改“蝙蝠公子”为“猫公子”,最终写成了这部通篇恶搞楚原古龙武侠的《猫头鹰》。

有影迷可能好奇,《猫头鹰》究竟怎样无厘头?其实只要截取戏中小李飞刀的一段台词就可管中窥豹:“你也听说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龙楚原把我搞得又吃毒药,又吃解药,又中毒,又解毒,你以为我是铁打的呀?还给我安排连场决斗,如果我打得不好,又怕观众嘘,那怎么能不受伤呢?”

即便以今日眼光,《猫头鹰》的很多恶搞桥段(譬如酒楼大战变成西洋乐曲演奏舞会,打到最后反派大Boss居然只是个“死跑龙套的”)也相当有创意。只可惜,正如尔冬升、曾志伟后来反省所说:“《猫头鹰》走得太快了,若晚十年等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出来,可能就会成功。”事实上,后来刘镇伟的《东成西就》、王晶、朱延平的《神经刀与飞天猫》正是延续了《猫头鹰》的武侠无厘头闹剧风格。

叁:拼盘大餐·《神经刀与飞天猫》(1993)

20世纪90年代初,武侠片因徐克、程小东的《东方不败》和《新龙门客栈》的大卖再度成为票房主流。这一时期堪称港片黄金年代的“回光返照”,虽然只须“卖片花”就已赚钱,但题材创意的匮乏却成为香港影人头疼至今的问题。“旧瓶装新酒”成为当时港台武侠片群体的重要特征,《新火烧红莲寺》、《新流星蝴蝶剑》、《新少林五祖》皆是旧片经典的借尸还魂之作。而在生产复制一大批徐克武侠片风格的滥片之余,刘镇伟、王晶、朱延平等人也延续《猫头鹰》的路数,用后现代的搞笑方式对旧式武侠片进行疯狂的拼凑和颠覆。

很明显,这是为了更加贴近时代精神和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与审美习惯,不少武侠喜剧也因此获得成功。譬如刘镇伟的《东成西就》历经70后、80后、90后三代,至今仍备受推崇。不过,该片纵然以《射雕英雄前传》为故事框架,但具体到桥段歌舞服装造型,其实主要还是承接60年代神怪粤语残片(譬如“无头东宫”、“双飞燕”、雕猿恐龙三怪兽)。所以,若选90年代武侠片拼盘无厘头代表作,可能《神经刀与飞天猫》更合适。

1993年正值王晶最风光时期,一年参与(包括出品人、策划、导演、监制、编剧)电影近20部,光武侠片就拍了《武侠七公主》、《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笑侠楚留香》。《神经刀与飞天猫》是王晶出力最少的一部,身份仅为编剧,却是拼凑桥段最多的一部,从“大小飞刀”到“西方求败”,从“冷血十三鹰”到“东厂太监曹公公”,从“客栈斗法”到“染坊决战”,处处可见武侠经典符号,也处处可见毫无意义的无厘头笑料。按说这类武侠喜剧明星云集,武戏炮制视觉奇观,文戏尽皆轻松搞笑,绝不欺场,本应大卖才对,可惜当时武侠片泛滥,正剧也好,喜剧也罢,观众全部审美疲劳,所以无论《新流星蝴蝶剑》还是《神经刀与飞天猫》,票房都没达到预期。还好投资方台湾长宏够精明,将这两部戏的精彩打斗场面剪出来,在后来的《剑奴》、《新乌龙院》中反复利用,如此节约成本,也算高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