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三级”老调重弹

“内地电影分级”即将实施?近来这一提法再度尘嚣飞扬,连电影局长童刚几年前访问所说“电影分级必要但绝不允许三级片出现”也重登版面。说及此事缘起,笔者正好亲历,其实来自2009年1月香港举办的“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上,著名导演、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透露“《电影促进法》近日定稿,已提交国务院,如果此法通过,电影起码可以分两级”。

为什么只能分两级?当然不是两级比三级科学,而是“三级片”在内地早已约定俗成变为“暴力色情”的代名词,20年来正如一说赵本山就想起“二人转”,可谓深入民心,也因此“好说不好听”。不过,或许各位有所不知,香港的第一部三级片,当年曾在内地影院隆重公映,相信年纪大一点的观众都有印象--合拍片《黑太阳731》,讲述日本侵华期间拿中国人做生化实验的惨剧,据1988年的香港媒体报道,电检员审此片惊吓到呕吐,于是大笔一挥,香港首部三级片就此诞生。

为什么香港直到1988年才有三级片?话说从头,1987年3月,英文《亚洲华尔街日报》公开指出香港电影检查是在没有法律基础下进行,此语一出,登时引起全城争议!无论结果如何,重新拟定电影检查制度已提上日程。于是香港行政局与立法局迅速成立专责小组,审议新拟的《电影检查条例草案》,并将《电影三级制》包括进此草案之内。1988年11月10日,《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正式生效,香港亦从这一天起实行“I级”(核准对任何年龄的人上映)、“II级”(核准对任何年龄的人上映,但在影片有关的宣传资料上要注明“不适合儿童”)、“III级”(核准对年满十八岁的人上映)的“三级制”。同年12月1日,香港第一部被评为III级片的《黑太阳731》公映。

之后,香港电检尺度开始大幅度宽松,虽然由此导致大批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影片泛滥成灾,不过,在另一方面,香港电影人亦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同期拍出的突破题材禁忌的佳作不断。至1995年,香港电检处又将“三级制”改为“四级制”,具体变化主要是根据裸体、性、暴力、粗口与恐怖的成分轻重不同,将原有的“II级”一拆为二,分为“IIA级” (儿童不宜影片)和“IIB级”(青少年及儿童不宜影片)。其余的“I级”和“III级”均无变化。此后在香港上映的影片皆依据“四级制”接受电检,直至九七回归后的今日。

回头再说《黑太阳731》,作为香港首部被电检划分为三级的电影,场面极度暴力血腥,为什么还能在20年前的内地公映?其实跟当时电影大环境有关,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发展到80年代末,除了朱牧、韩培珠的嘉民(出品过《海市蜃楼》、《秦俑》)少数几个手眼通天的电影公司外,其他影人想进内地拍戏都要通过合并“长凤新”左派公司组成的银都机构。“银都”虽是内地政府主管的香港注册公司,但在当时却担负着追求娱乐性、加速市场化的急先锋。

1988年银都出品的《寡妇村》首次打出了“儿童不宜”的幌子,皆因影片打的是“性情”牌,稍后的《黑太阳731》同样打出儿童不宜,则因暴力太甚。值得玩味的是,虽然当时成年观众猎奇心喜趋之若鹜,但公众影院后来也一度执行了“严禁儿童入内,需携带身份证观看”的规定(主要针对假色情的《婚前教育》、《特别手术室》之流,渲染暴力的居然例外)--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两级制的雏形(老少皆宜和儿童不宜)。今日郑洞天导演所谓《电影促进法定稿》的“两级制”提法,若真施行,也不过是《疯狂的代价》(1988)结尾的伍宇娟,对照《大腕》(2003)开篇的杨欣--开放早有前科,老调重弹而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