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探微

中医湿病可见于内、外、妇、儿各科临床和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元·朱丹溪云:“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之八九。”而其治疗向来棘手,缠绵难愈。

◆湿邪入侵的途径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大量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诱发都与外界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而空气相对湿度则是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认为,水湿之邪侵入人体的途径大致有三条:

·通过呼吸由口鼻进入人体,先影响人体的上焦,进而影响到中、下焦。

·通过肌肉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先暂留于肌表关节,进而阻碍经络,最终深入脏腑。

·湿邪中伤脾胃。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很多南方人一到梅雨季节会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委靡、嗜睡、身体乏力、不想喝水、舌苔白腻或黄腻等,中医叫做“湿邪中阻”。

◆湿邪,与病菌有关

在西医临床中,由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肝炎病毒、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布氏杆菌、真菌、阿米巴原虫、疟原虫、丝虫、疥虫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在中医看来,多为湿病。

所以,湿邪还包含在一定湿度中才能繁殖的微生物。

湿度、温度等自然条件是生物病原体繁殖、传播、流行的必要条件。

微生物缺乏适当的湿度,就不能生存。如淋球菌、霍乱弧菌、脑膜炎双球菌、梅毒螺旋体等。而当相对湿度由40%~60%升高至70%~80%时,病毒的存活率明显增加,真菌生长环境的相对湿度需要大于75%,而霉菌在高湿的环境中异常活跃。

◆西方对湿邪的研究

水湿之邪对人体的影响,西方国家也有研究。

美国一家科研机构曾对5个州从事11种主要工业生产的1500名雇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相对湿度高于80%时,工业意外事故增加了1/3。另一项研究指出,当湿度随温度上升而增高时,人会缺乏自控力,烦躁不安,打字员的出错率增加,在相对湿度高的4~9月,犯罪率也升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水湿之邪不仅可以影响人体气血津液的循行,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弱,还可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