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老将出马(1)

明晚期有一位叫做屠隆的文人,他在万历十一年(1584)写了一 本专门关于文具的书:《文具雅编》。在这本书中,屠隆提到了笔筒: “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这段话是目前所 知最早关于笔筒的记载。

笔筒应该是竹木制在前,瓷制在后。明代笔筒以前者居多,后者则 在入清以后数量骤增,品种应有尽有,在康熙朝达到高潮,雍正、乾隆 时期风格变幻多样,常有美轮美奂之作。清代笔筒数量首推康熙,康熙笔筒首推青花。

康熙笔筒能创造这样一个历史奇迹,并非偶然。清圣祖康熙皇帝重 视汉学,写得一手可以乱真的董(其昌)字,从上至下带动了文房用具 的生产。其中笔筒尤为出色,官窑、民窑均大量生产。

康熙青花笔筒数量之多,质量之精,空前绝后。这首先要归功于康 熙时期的青花取得了巨大成就,能利用青料的浓淡不同,使本来单一的 颜色变得仿佛五色斑斓,营造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又极容易使大 多数人接受并理解。

康熙青花笔筒所绘题材丰富多样,包罗万象。山水风景,翎毛走 兽,花卉博古,均有涉及。文采风流之中,可觑见文人们在康熙朝的轻 松心态。

康熙二十三年,台湾收复,海禁开放,大清江山至此坐定。作为帝 王,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几个少有的开明君主。他深知汉文化对中华 民族的影响力之大,故而着意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以统治大清江山。西 汉王褒所撰《圣主得贤臣颂》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成了满汉皆能接受的 文章。康熙青花“圣主得贤臣颂”笔筒书写一丝不苟,工整严密,釉里 红“熙朝传古”章,为康熙一朝官窑精品。

笔筒造型简单,一般口底相若,呈筒形,少有大的变化。这样的形 状为人物故事类题材的绘画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它的筒状外形能够使 匠人们描绘一幅首尾相连的完整的图画。下笔舒畅,自由发挥空间大, 使绘画匠人对人物题材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令我们今天看到这样的画面 依然被深深吸引。比如雍正青花“西园雅集”笔筒,正是此类笔筒的代 表作。画面数丛修竹,静谧清幽,名士们随意而坐,一人抚琴,两人用 心倾听,旁有小童烹茶伺候。这件笔筒为雍正朝作品,虽可见康熙朝的 遗风,但雅致犹有过之。

清代瓷制笔筒中还有一重要品种,即雕刻类作品。瓷器中的雕刻 工艺多用于单色釉,浮雕、阴刻各具特色。道光仿竹釉雕瓷山水人物笔 筒,明显受到竹木雕刻影响,山水人物,亭台树木,无不显出精湛的技艺。底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为道光朝的官窑笔筒精品。另一 件豆青釉暗刻龙纹笔筒,釉色平和淡雅,赏心悦目,以刀代笔,刻画自 如,线条清晰醒目,别有韵味,充分体现瓷制之优势。

笔筒作为文房用具,为文人所钟爱,常带有强烈的时代风格,不乏 精品。从这点来看,国人似乎更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宝贵的历史信息。

老将出马

我很久没亲自在拍卖公司直接举牌竞拍了。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 现在聪明的有钱人太多,他会紧跟我的竞价,平白无故使用了我的眼, 我的经历。换句话,是聪明人利用了我的无形资产,还让人哑口无言。

2007年6月25日,我又亲自出马了,在翰海拍卖公司将其2007春拍 封面收入囊中。这件霁蓝描金瓜棱粉彩花卉大瓶,出身高贵,漂洋过 海百年以上。过去看到它都属有幸,别说拥有它了。这次的机会太重要 了,对于观复博物馆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台阶。博物馆理事会讨论过, 查阅了所有相关资料,知道同类大瓶全世界只有三件,国内仅故宫有一 以,我们理事会秘密决定,参加竞拍,底线3000万元。

我在价位升至2000万时,故意放慢脚步,加价50万,另一位买家也 稍显犹豫,出价2100万,我的最后一次加价又是50万元。这样2150万元 落槌,加上佣金2408万元。这个结果,我们十分满意。

其实,我们博物馆还参加了多次高价竞拍,只是铩羽而归。比如, 去年嘉德的那件八方八仙人物粉彩大瓶,我们也出价3000万,但不敌对 手,那件拍品最终落槌4800万,使我们望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