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观念决定一个人做事的方法,而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做事的方法就决定了每个人的将来。养成的习惯性观念往往限制着人的发展,而自己还毫无察觉,这样对自己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有什么样的思维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舍弃错误的观念,获得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让你受益匪浅。
眼下,“过得去”、“马马虎虎”似乎成了大家的口头禅。和久不联系的朋友见面,大家互问情况,答案往往都是“还过得去吧”。问到工作情况怎么样,大多数人都是马马虎虎;问到生活情况怎么样,大多数人也都是过得去。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这些答案都是一种谦虚的应答,但是时下的人还真是很多都马马虎虎了。收入也好、感情也好、工作状态也好,什么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于是也就差不多一辈子下去了。
其实,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是很不利于自己的,就像歇后语里面说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活着就是为了每天撞那个钟,甚至那个钟都只是撞得马马虎虎。这样的人生我们是不推崇的,来到世上谁不想要风风光光地走过一辈子呢?至少当我们年老时回忆起自己的人生,要有着可回忆的记录,有着常人不曾有的精品历史,而不是差不多就完了。
先来看一下代表得过且过思想的“马马虎虎”这个词的来源。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随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画的究竟是什么。
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悲痛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虽然这首诗从文学方面来看不怎么样,但是“马虎”这个词却流传开来。这可是血的教训换来了对这种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的批判之词,可后人还是照样坚持错误的做法,这怎能不叫人悲哀呢?
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病的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胡适先生曾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批评当时的国人缺少认真的精神。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对个人来说也是这样,得过且过的态度会让我们太容易满足于现状,不知道进取。得过且过也容易让我们缺乏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做不出精细的东西来,甚至会造成灾祸。而人生就是由一件又一件的事情组成的,没有高品质的事情,又怎么能组成高品质的人生呢?
人一旦对自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就会把对自己的要求放低,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自己要求过低,就容易倦怠,产生无所谓的观点,如果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了,那也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进步的机会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让自己有精益求精的做法。对自己的技术精益求精,可以让你的技术更加进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对生活质量精益求精,可以让你看到更好的生活方式,让你的生活更加美好
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精益求精的态度能带来的好处。
从前,有一个小木匠外出做工。时值秋天,要回家收秋。几个月下来整天忙于工作,挣了许多银子。可是自己的头发也长得很长了,要回家啦,怎么也得剃剃头吧。小木匠挑着自己的家伙什正走着,看到一家理发摊点,只见一位理发师傅,白白胖胖,粗手粗脚,看起来很笨拙,身穿白大褂,坐在凳子上抽着烟,很悠闲的样子,看来还没生意。
小木匠心想正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