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浪卡子就有许多回忆。曾在“西藏网”校译过旅居印度的藏族老作家旺多的英文小说《斋书府秘闻》,故事就穿梭于上世纪初期的浪卡子县和印度北方小镇大吉岭。后来这位老作家来了西藏文联,曾与我有过简短交流,他笑眯眯地认为我不该把印度式英语生硬地改为美式英语——我感到汗颜,语言本身的特色不就反应了一个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么?遗憾的是,当年的“西藏网”没能独立发展下去,而我对西藏的动植物和宗教文化的兴趣便是在“西藏网”获得的。
很感谢当时的领导、时任西藏文联副主席的马丽华老师,在西藏生活了27年,对西藏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甚至对藏区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进步都有独到的见地,以至于某天,旦增罗布打来电话催我立即收看央视一套——马老师正做客焦点访谈栏目回忆起在西藏的岁月……
7月14日。好个清冽的早晨!虽在盛夏,海拔4500米的浪卡子也略带寒意。穿过一片辽阔的平原就钻进群山的夹缝中,来自雪山的冷风越发强劲,坚持了许久才找到一个可以避风用餐的涵洞。狂风吹得山坡上的碎石哗啦啦滑落。整个中午,路上就只经过两辆自驾游的摩托车。舟舟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我却兴奋于那些低矮奇异而美丽的植被和细小野花。
一段缓坡爬到海拔5040米的卡若拉山口,卡若拉冰川就在不远处,这大概是中国距离公路最近的冰川,与路面的高差不足200米。路边有很多兜售化石和水晶的藏民。虽然明知不是水晶,可那些费尽周折采自陡峭的碎石坡面上的石头确实非常耐看。站在路边望去,正有一队游客向冰川末端走去,从他们蚂蚁般的身形判断,冰川末端到公路的距离不足一公里。冰川上方正是海拔7191米的乃钦康桑峰(另译作“宁金冈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