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名家十五讲(59)

上了中学以后,母亲让我住校,接受学校锻炼。那所中学确实非常的优 秀,培养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九都能考上大学。当时我成绩也算不错,考上了 中山大学,在广州、广东省、中国南方都算是重点大学。我选择了国际贸易 金融专业,因为当时这个专业是最吃香的。当时我们还没有完全系统地接受 传统文化,因为我出生在1973年,“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当时我母亲

第一部分 名家十五讲

教我找不到资料,哪像现在的孩子天天能读《弟子规》。当时我母亲是在一 个破旧的书摊上面买了一本写毛笔字的字帖,是《朱子治家格言》,拿回来 教我背,讲解给我听。书店里买不到书,为什么?都是《毛泽东选集》。

我中学在母亲的指导下,在老师的培养下,得以顺利地成长,考上中山 大学。上了大学以后,我母亲又鼓励我出国留学。要想真正出人头地,需要 学到很好的知识技术,而美国在金融领域方面是最强的。我本来是不愿意出 国留学的,因为我的父亲和母亲很早就离异,父母离异以后我就跟母亲相依 为命,我要是到美国留学,不等于是让母亲一个人在家吗?舍不得。但是母 亲很坚强,她鼓励我,你一定要学好本领,将来为社会贡献力量,她压根儿 没有想过自己。于是我就听了母亲的话。我从小都很听话,心无大志,都是 母亲教给我的志向,母亲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然后很顺利地考上了美国 的研究生,被录取了,也有奖学金。如果没有奖学金我没办法去读书,美国 的学费太高,中国普通家庭出来的哪里承担得起?当我准备踏上赴美留学的 征程的时候,突然又想起《游子吟》这首诗,这回我真的做游子了,那种感 觉特别不一样。当时就想到母亲从小到大对我的教导。她曾经讲过范仲淹的 故事。他很了不起,出将入相,在政治上、在文学上、在传统文化的复兴方 面都做了很大的贡献,德行为后世所景仰。

范先生也是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 家。长大以后,朱姓的人家就排斥范仲淹,范仲淹自己很要强,后来知道自 己原本姓范,就决定离开朱家,重振范家。他跟母亲拜别,跟母亲说他要好 好读书,考取功名,将来衣锦还乡,回来接母亲,奉养母亲,并请母亲等他 十年。十年寒窗,一举成名。拜别了母亲之后,他就带着书、一把琴、一把 佩剑、几件衣服,离开了朱家,到了一个书院里面读书,这书院很破落,生 活非常的清苦。他每天煮一锅粥,把它冻成块,切成几块,就着咸菜吃,这 就是有名的“断齑划粥”的故事,“齑”就是咸菜。

从心开始:北京大学爱心讲堂十年精华 五年读书,晚上和衣而睡,衣不解带,第二天一早闻鸡起舞,起早贪 黑,非常刻苦。有一次有位同学来看他,同学家里比较富有,看到范先生吃 得这么没有营养,生活这么清苦,就发了慈悲心,给他送来一桌酒席,想让 他增加点营养。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以后又去看他,发现这桌酒席原封未 动,他很不满意,就问范仲淹说:“你是不喜欢我给你的酒席吗?”范先生 说:“不是我不喜欢吃你的酒席,是因为我今天吃了你的酒席,来日就吃不 下我的齑粥了。”范公就是这样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他这么专心致志地求 学,怎能学不好?“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其实要成功没有别的,专心就 行了。净空老教授跟我们讲,“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也贵以专,你能 专心,没有学不成的。所以范先生八年真的考上了进士,衣锦还乡,接他母 亲去奉养。原来跟母亲拜别的时候说十年,提早了两年。

范公他以孝悌传家,其子孙都秉承了这种家风。他有两个儿子,范纯 佑、范纯仁,都是有德行、有学问的人。范公年老退休回家,他的儿子范纯 仁接到朝廷的邀请,请他出来做官,当时范纯仁因为家里老父在堂,而且有 病,需要照顾,所以就婉言谢绝了朝廷的邀请。一般人看到朝廷皇上来邀 请,早就去了,不请都去了,但是范纯仁先生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岂可重 禄食而轻父母”。怎么能够为了功名富贵,为了禄食,而忽略父母!这句话 对于我们当前的社会来讲,就是说,要把孝敬父母摆在第一位,把事业摆在 第二位,这是孝道!母亲从小教我效法这些圣贤的风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