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全球化之痒(1)

全球化之痒

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寻找全球化下的商业模式。经过20多年的开放,中国的企业对全球化已经不再陌生。全球化的一个结果,就是使得小企业可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壮大,进入世界市场。

这是惊险的一跃,也是物种的进化。过去,中国企业一直怀抱着走进世界500强的梦想。1997年原国家经贸委宣布重点扶植宝钢、海尔、华北制药、北大方正、长虹等6家企业,每年对每家企业投入不少于2 000万元,争取在2010年让它们进入世界500强。如今,500强离我们已经不再遥远。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就已经有几十家,但是,这些企业几乎清一色地是中国的垄断企业,比如国家电力、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等。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

事实上,成为全球性企业是企业自身无法抗拒的选择,而且成为全球性企业和振兴民族经济之间并不存在因果联系。相反,随着企业逐渐成长为全球性企业,它和母国的联系倒是会逐渐淡化,它们的生产基地会转移到海外,它们的研发中心会转移到海外,它们的总部会转移到海外,它们的税收会转移到海外,它们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逐渐转移到海外。跨国公司和民族经济之间,始终存在着这种相互抵触、难分难解的复杂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外部的冲击会影响到本国的社会经济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本来要增加税收以补偿那些在对外开放中受损的社会成员,但是,一个主要的税收来源即跨国公司的利润却被悄然转移出去了。那些流动性差的要素,即劳动力将是民族国家最坚定的支持者,而那些流动性强的要素,即资本将是朝秦暮楚的游民。

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什么?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适宜于生长的空气、水和土壤。2003年7~8月号的《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塔伦·凯纳和麻省理工学院副教授黄亚声的文章《印度能否取代中国》,其中谈到,尽管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远远超过印度,中国每年可达500亿美元,印度只有区区40亿美元,但是中国至今也没有出现能够和跨国公司抗衡的全球性私人企业。但是与此同时,印度已经成功地培育出来了一大批能与欧美最优秀的企业展开竞争的企业,其中很多还是在高科技行业。为什么印度的企业如此成功?除了偶然的因素,比如中国人的英语水平和印度相比至少还差好几代,根本的原因在于印度的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远远胜过中国。产权保护是氧气、畅通的融资渠道是水、统一而规范的国内市场是土壤,对于想要成长壮大并实现物种进化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才是它们最需要的。

企业怎样才能成长为全球企业?必须指出的是,成长为全球企业,不仅仅是要在世界各地建立一系列的分支机构。成长为全球企业,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是一种痛苦的转型。

全球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优势是巨大的:

(1)全球化意味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通过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采购、制造、融资和后勤保障,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全球市场的打开意味着生产规模的倍增。一个全球性品牌的生命力要远远大于地方性品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