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和谐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1)

胡洁萍著

序:和谐社会需要这样的榜样

全国道德模范、有“中国首善”美誉的陈光标先生是中国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常委。他1968年出生,今年刚刚43岁,却连续5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并两度获得“中国首善”称号,2008年12月被授予“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2009年9月,光荣地当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今年以来又荣获“中国低碳第一人”、“中国裸捐第一人”称号。由于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并且在汶川地震中第一个赶到灾区现场救人,他被温家宝总理亲切称赞为“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总理表示向他致敬。陈光标如今已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环保产业的标志性人物,他高调慈善给国人做慈善树立了榜样,他的善心和爱心给人们留下深刻影响,在他身上彰显了慈善的力量。我是在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认识陈光标的,深深地佩服他的救灾救难和忘我献身精神。我清楚地记得,当地震发生后2个小时,他带着120名队员和由60台吊车、推土车、挖土机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车队,从苏、皖两省向远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四川灾区进发。通往北川的盘山公路被巨石阻挡,推土机推不动,他就指挥炮头机用铁臂把石头砸小、推开。陈光标先生说:“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提前一分钟打通灾区道路,就能多救出一个生命!”

5月15日清晨6点,他带领救援队车辆抵达各个灾区,成为首支抵达地震灾区的民间机械化救灾队伍,其集结速度之快和应急指挥之能力令专家都大为赞叹。在地震灾区,凭借专业经验和谨慎操作,陈光标和他的员工,从废墟中挖出灾民过千人,其中救活131人,而陈光标先后从北川中学的废墟中救出13名学生,背、抱、抬出200多具遇难者的遗体。

当我看到报道中说:他从废墟中捡起一本本课本,拍去上面的灰尘,轻轻地挨个儿盖在每一位遇难孩子的脸上,我为他的事迹深深感动。截至2008年6月22日,陈光标共为地震灾区捐赠了785万元现金,60台机械设备,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500个电风扇,2000台电视机,170吨大米,总共捐赠款物多达7300多万元人民币……此后,我注意到,无论是我国南方水灾、西南旱灾,还是西北地区雪灾,无论是玉树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灾害,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陈光标先生的身影。2010年4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救灾现场亲切接见了陈光标先生带领的黄埔抗震救灾队队员。总书记亲切地说:“感谢你们来玉树支援抗震救灾斗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