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危急时刻(5)

正在慈禧太后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的时候,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总管太监沈兰玉和紫禁城三大殿掌管玉玺的首领太监刘多生来了。

他们干什么来了呢?当然是给慈禧太后出主意来了!可他们为什么要给慈禧太后出主意呢?诸位有所不知,太监与大臣肯定是一对矛盾。大臣权力大,肯定不利于太监。可他们能出什么好主意啊?他们的主意能够改变帝胤集团与帝后势力暂且落后的现状么?与李连英又有什么关系?此时的李连英又在干什么呢?

6、研究者的困难

诸位朋友们要注意了,我这里说的是"我们的难题在于",而不是说"当时的困难在于"。这里有个我必须要解释的事情:

其实,我在刚一接手准备开讲《正说李连英》的材料的时候,就感觉到非常的困难!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关于太监史料的严重匮乏--还不仅仅是关于李连英的史料的严重匮乏问题,是研究所有清朝太监的史料都出现了严重匮乏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太监史料严重匮乏的现象呢?

朋友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从《史记》到《明史》的所谓二十四部正史--也称为"二十四史"--中,其实,都有一篇内容非常翔实的《宦官传》或者是《太监传》。人们在探讨一个王朝衰亡的时候,一般都会问问是不是因为女人误国啦,是不是因为宦官专权或太监干政啦等等等等。推卸责任嘛,当然了,如果不是女人就一定是太监是罪魁祸首!

比如,这被号称为"脏汉"的西汉不就是因为女人才灭亡的么?而随后的东汉不就是因为宦官专权才灭亡的么?这唐朝--人称"龟唐"--不就是因为女人误国和宦官专权的双重影响而灭亡的么?就更加不要提明朝了,地地道道的是因为太监干政而灭亡的!

"脏汉"、"龟唐"和"鼻涕宋"知道吧?这是清朝政府在编修《四库全书》的时候,给汉、唐、宋起的外号。

正是因为如此,历朝历代关于宦官或太监的史料都是相当的丰富啊!

可这大清王朝灭亡之后官修的《清史稿》中,却完全没有一整段关于宦官或太监的记载!就更不用说什么一篇内容非常翔实的《宦官传》或者是《太监传》了--根本就没有!

这是为什么呢?

这《清史稿》的编修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完全不一样:人家那些"二十四史"要不然就是在前一个朝代灭亡以后,由后来的史学家私人修撰的;要不然就是在前一个朝代灭亡以后,由后来的政府为了很好地总结前一个朝代灭亡的教训而认真修撰的。

说到这个教训呢,无非就是什么宦官干政、外戚专权、中央或地方的领袖夺权造反、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之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