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李连英走上太监之路之谜(6)

给上边请安,虽然是个俗套子,但是也得学。比如"吉祥"这句话是用在日常问安上,"进得好"是用在饭后的问安上。

当师傅的并不是按什么计划来教太监,毫无系统性。关键是要随时注意,随时学习。等待一朝被看中挑上去,比如到御前或者某一个宫里,那时候还要拜那里的顶头太监作师傅,继续学。

比如斟茶、倒水、摆膳、递东西,不能一下子拿过去就算了事。第一,不能捧在太监自己的脑前递,必须把东西捧在身子前边,同时又得把身侧过去。第二,不能捧得过低或过高,高度大约在太监自己的眉心处。

服侍上边穿衣服,有专管御衣的太监按季节准备。可是直接服侍的太监也得记清楚,而且主子的胳膊、腿不能随着服侍人的意思动弹,要让主子在穿着的时候一点不觉得别扭。这也是太监必须学习的内容。

膳房里有荤局、素局、点心局,哪一宫、哪一个主子每天都有一定的进献样数。传膳声一下,取膳的太监不能慌,要按大太监的号令从膳房的转动架上往下取,取错了是不行的。

跟主子到哪一宫去,或者到什么地方去散心,除了主子身旁的两名太监随在左右搀扶之外,其余的要随在身后,捧着应携带的东西。如果主子坐轿出去,扶轿轩的、随轿的,都要走一定的步伐,起轿、落轿、搭帘子也得小心谨慎。

晚上坐更,白天站班,尽管什么事也没有,太监也不能擅离职守。如果皇帝召见哪位大臣,圣旨传下来,太监得准确地往下传:"带某某大臣……"大臣或王爷被带上来之后,太监得放下帘子,赶紧躲开,站到既听不到室内的谈话,却又能听到主子命令的地方去。

学习宫中的规矩礼法,要凭太监自己的心计,师傅从不讲明要点,也很少指点,要太监自己去琢磨,或者太监自己私下去演习。但是师傅很注意检查太监的现实活动,如果太监在哪一方面有错,轻则狠狠地挖苦一番,重则被打巴掌。徒弟挨师傅打,非但不能争辩,还得说师傅的好话,脸也不能往左右躲闪。至于出了大错,挨板子、关禁闭是常事。

就在李连英一边做着他的发财梦、一边努力学习"功课"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很严肃地正告他说:别做梦了!天大的危险都已经来临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