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氏和朱、胡二人一阵痛哭,万清和的心肠毕竟不是生铁铸成的。看了这种凄惨情形,也不由得一时软下来了。长叹了一声,向王氏说道:"罢罢!用不着号哭了,不见得除了这两个,便没有中用的童男女。"王氏这才转悲为喜。朱复、胡舜华好像知道自己是死囚遇赦似的,也止了啼哭,又连连的向万清和叩头。
万清和勉强回头看了一眼,说声:"起去。"朱、胡二人起来,挨紧王氏站着。万清和也不理会。心中已决定,如迁延时日,竟找不着合用的童男女时,宁肯夫妻反目,非拿朱、胡二人练成阴阳童子剑不可。又过了些时,果然寻不着合用的童男女。只得把心一横,正言厉色对王氏说道:"你可知道周胜魁受了招安,当了统领,于今专一和我们绿林中人作对,已剿散好几处山寨了么?"王氏看了万清和的神色,又听了这般言语,心里早明白了他的用意,只得摇头答道:"外面的事,你不来和我说,我怎生知道?周魁胜是甚么人?我都没听你说过。"万清和道:"你是个妇人,不知道外面的事,自是正理。周胜魁是和我此刻一样的人,不过他能受招安,我不能受招安。我既不能受招安,你不知道这山里上千的人,性命都靠谁保护?"王氏道:"不待说是全仗有你了。"万清和嗄了一声道:"你也知道全仗我么?老实对你讲,我的阴阳童子剑不练成,休说一山人的性命难保,连你我的性命也保不了。你不要我做丈夫,只由得你。我劳神费力才弄到手的童男女,不能由你要留下来便留下来,更不能为你一个人的妇人之仁,断送满山兄弟们的性命。我于今已选择了明日庚申日开坛,你休得再发糊涂,耽搁我的大事。"王氏见丈夫如此神色,知道无可挽回了。只得一声不做,倒在床上,掩着面哭。万清和也不瞧睬,自将朱复、胡舜华拉到神坛里来。
二人这时的年龄虽只得八九岁,然都是聪明绝顶,具有夙慧的人。又早已听得王氏说过掳他们上山的用处,此刻被拉到神坛里,自然明白是死到临头了,都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万清和冷笑道:"哭甚么!只怪你们自己的命生得好,因此不得好死,你也不要怨我。"说着,亲自动手,将二人的上衣卸了。神坛左右,安好了两条木凳,先把朱复捆在左边凳上。朱复越加号哭得厉害。万清和用食指在朱复额头上点了一点,恶狠狠的说道:"你想死得快就哭,不哭倒还可以活一百天。"两句话,真吓得朱复不敢哭了。捆好了朱复,将胡舜华也照样捆在右边凳上。准备就在这夜子时,刺出血来,开坛祭练飞剑。
这里便恰好用得着平常小说书说的,无巧不成书的那句成语了。万清和才把练剑的种种设备忙得有个头绪,忽得着派在外面踩盘子的兄弟回来报告,说周胜魁带领了二千人马,并有无数的大炮,不分昼夜的前来攻打山寨,已到了离这里不过三四十里路了。万清和听了这消息,虽并不慌张着急,然不能不从事于筹布防置。练剑的闲情是没有了,只得仍将朱、胡二人解下来,交给王氏看管。王氏不待说是喜出望外。再说万清和知道周胜魁不过一勇之夫,没有多大能耐。所虑的,就是周营有许多大炮,朝山寨攻打起来,不容易抵敌,遂思量一个抢炮的方法。挑选了二百名壮健兄弟,各人只带长矛短棍,埋伏在离山寨十来里险要的山峡两边。等官军经过的时候,猛然杀出,专一抢夺大炮。果然周胜魁不曾防备,被抢去了几尊大炮,并杀死了数十名官军。官军的锐气大挫,那里是万清和这般强徒的对手,差不多被打得全军覆没。这们一来,这山寨强盗的声势就更闹大了。不到几日,竟又调来五千多官军,只把这座山寨围了,并不进攻。山中并没有出产,官军打算围到山中的食粮一尽,便不能支持。山中的强徒见官军密密包围,也不免有些着虑,一个个都盼望万清和用道术解围。
万清和却先将满山的兄弟聚在一处,说道:"官军来攻打我们,并不算一回事。像这般不中用的官军,那怕他再加上几倍,也不在我心上。要打发他们回去,我立刻可打发他们回去。不过我刚才占了一课,不久便有招安的消息来。我初上山的时候,原没有受招安的心思,所以教你们下山寻找合用的童男女,若当时容易找着,则此刻我的法宝已经练成。法宝既经练成,不但这山寨能使官军不敢正眼相向,便是两广的绿林中兄弟们,我和李大哥早已商议了,都要邀集做一块儿,大干一番。无奈事不凑巧,合用的童男女迁延到几月之后才找着,却又为阴人阻隔。直到前几日方待从事祭练,而周胜魁忽来相扰,于是复延搁下来。我再四思量,我们这番若不受招安,必是接连不断的有官军前来麻烦,我的法宝终没有祭练成功的时候。不如暂时由李大哥出面,受了招安。我好趁这当儿,另择僻静所在,将法宝练成,那时再图大举。不知诸位兄弟的意思如何?"众强徒和李有顺忽然听得要受招安的话,都觉得出乎意料之外,一时都没话回答。万清和接着说道:"请诸位兄弟仔细思量:我和李大哥初次在村学里见面的时候,我说做强盗太劳苦,太风险。我当时虽不曾说出我的做法来,其实就在使我们的声势张大,好受招安。招安后,得了一官半职,则一切皆可不劳而获了。不过我的心愿,此次尚不易相偿,所以正好趁这当儿,把自己的脚跟站稳。"万清和虽是这们说,众强徒仍是莫名其妙。次日,果由官军里派人上山招安,许李有顺当管带。李有顺见周胜魁受招安后,做了官,心中早已羡慕。此时见万清和也主张招安,自然很容易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