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关于死亡的学问

刚才我为大家介绍了柏拉图 “哲学是关于死亡的学问”的见解。我们在面对他人的死亡以及总有一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死亡之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它呢?让我们假设各种不同的死法,然后逐一分析可以采取的接受态度。首先是因为突发性事故导致死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死去的人甚至没有时间考虑如何接受它,便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了。与一下子便没有了任何痛苦和烦恼的死者相比,那些继续活下来的亲人和朋友反倒会感觉更加的悲伤与难过。

其次是自杀。自杀这种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是自己选择了死亡这个结局,或者是已经万念俱灰,所以对死亡本身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那些经本人同意而进行的安乐死也是如此。与其忍受生不如死的痛苦,还不如一死了之,得到解脱。

还有一种就是死刑。当然国家也并不想剥夺人的生存权,可是因为犯下了重罪,最后只能够用生命来进行偿还。所以死刑也是建立在本人不得不同意的基础上执行的。

“老师,那么战争时代的特攻队员们为什么能够接受死亡呢?虽然其中也许有为国捐躯的想法,可是我听说也有很多人在临死前一直大喊着 ‘妈妈’。”在去年文化祭上,被评为久我传校花的上林美纪不假思索地开口问道。她和田中都是在川口的邀请下才来参加这次讲座的。

正如你所说,那也许是他们的心声吧。因为他们绝对不是自愿地选择了死亡,虽然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去死。那些年轻人并不是接受了死亡,而是一种近似于绝望的选择。我想那些进行自杀式袭击的恐怖分子大概也是如此。还有被宣布癌症晚期的患者,都是不得不绝望地接受这一事实。也就是说,那些选择自杀的人对于死亡,多少是有一些心理准备的。但是像特攻队员和被宣布癌症晚期的患者这样即将被强制结束生命的情况,则是因为绝望而不得不接受死亡。

与之相对的是自然死亡。人类的寿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接受这一事实。可是为什么在大限将至之时每个人都会平静地接受呢?而且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每个人在自然死亡之时都十分安详,不会显示出丝毫的紧张与慌乱。

当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是女性86 岁、男性79 岁。当一个人的年龄到达这个数字之时,他(她)们好像自然而然地就会接受死亡的结局。这究竟是柏拉图所说的“死亡的学问”的成果呢,还是人到老年自然产生的觉悟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