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世界经济五大败局之阿根廷经济败局

——新自由主义改革与经济败局

阿根廷经济的百年兴衰 

19世纪末,阿根廷经济的增长速度之快,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至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为3797美元,相当于当时美国人均GDP的80%,比同期的法国和德国都高。

然而一个世纪以后, 2001年之际,阿根廷陷入了深重的危机。出现在全球电视上的画面是马背上的警察、催泪弹释放的烟雾、抗议者的呼叫和被抢商店店主的哭喊。更为令人惊奇的是,在短短的半个月内时间内,阿根廷居然换了5个总统,其中一位总统甚至公开宣布:阿根廷无力偿付其1500多亿美元的外债。阿根廷因此而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倒账国。 

阿根廷的人口只有印度的4%,但土地面积则相当于它的85%。" 此外,阿根廷还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铀矿资源储藏量名列拉美之首,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也比较丰富。 阿根廷的其他条件也很适合于经济发展。例如,它拥有5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和温和的气候为阿根廷提供了许多不冻港。又如,阿根廷人主要是欧洲白色人种移民的后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7%。因此,阿根廷基本上没有民族矛盾。而且,总的说来,阿根廷人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劳动力素质也比较好。 

阿根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因此其比较优势在于生产和出口农产品。19世纪80年代以前,畜牧业成为阿根廷的经济支柱,牛皮和牛肉是主要出口产品,形成了所谓"牛皮文明"。如同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后,阿根廷开始重视工业化建设。至40年代初,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超过农业。但是,在50年代以前,阿根廷的工业基本上是以食品加工业和简单的装配业为主。50年代以后,政府才开始重视重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的军人政府收复马尔维纳斯群岛,终因不敌英国而失败。这一战争进一步激化了阿根廷国内的矛盾,经济困难也更为严重。面对成堆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民众的抗议,军人终于答应尽快将政权交给文人。 

阿根廷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开始在拉美地区传播、扩散开来,并由此主导了整个拉美地区经济界、政治界的思潮。在20世纪的90年代,阿根廷政府进行了新的经济改革计划,实行了以对外开放、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1)、解除众多进口限制,推行贸易自由化。

对外贸易在阿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出口业务中,谷物、牛肉、皮革、羊毛、油脂等农牧产品及制成品历来是阿的主要出日商品,占总出口额的70%。进口商品主要包括化肥、机器设备、运输工具、铁矿砂、煤炭、精密仪器等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从1989年以后,政府解除了许多进口限制。除药品、食物、国防材料及其他特殊商品须先征得有关部门的批准外,其他产品可通过特殊的进口统计系统登记。   

(2)、实行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

梅内姆政府上台后,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以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改造,推行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其目的是想通过私有化吸引外国资本。政府先是拍卖大批中小企业,接着把所有领域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或出租。

(3)、完全开放金融和资本市场,实行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政策。

除中央银行外,阿根廷国民银行是惟一的全国性官方商业银行。大批外资商业银行都在阿根廷设有分行。政府没有外汇管制和信用证的限制;货币自由兑换,资本利润出入自由。各国投资者可以在各经济领域,包括敏感的部门如石油、交通、通讯、广播、报纸、杂志等,外资无论数量大小,无论投入任何部门,都可随时抽出;外国公司有权将其资本及其所得利润随时汇出国外,无须任何批准手续;对进入外汇市场的外资无任何限制;外资不受歧视地参与阿根廷的私有化项目,包括电讯、石油、电力、天然气、运输、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等部门,并与阿本国公司处于平等地位。

(4)、实行比索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的制度。

梅内姆政府在1991年采取了比索兑美元1:1的联系汇率的制度,这使阿根廷实现了连续4年的经济增长。但比索与美元挂钩,抬高了生产和劳工成本,以及出口成本,使阿的产品很难与采取浮动汇率的巴西等拉美国家竞争。 

阿根廷金融危机成因的分析 

(1)、国民经济过分依赖外资

不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导致经济在多方面丧失了独立性,当前阿根廷的经济基本上被外资所控制,不但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就连属于战略部门的金融、通讯、军工、能源也被外资掌握。在阿根廷100家最大企业中,绝大部分已被外资所控制,利润大量汇出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2)、贸易自由化也带来外贸赤字等一系列问题

外国商品充斥国内消费市场和外贸赤字等一系列问题。70年代以后,阿在工业化过程中,出口商品结构改善,工业产品在出日商品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90年代实行贸易自由化后,不合理的出口商品结构回归。外国商品充斥国内消费市场。结果是外贸赤字长期居高不下,几年国际收支出现资本净流出现象,使阿丧失了偿还外债的能力。  

(3)、包括阿根廷在内的许多南美洲国家奉行的是伊比利亚天主教文化。

这种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鼓励人们消费,因此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储蓄率很低,只得依赖外资。 由于国内储蓄率低,阿根廷只得靠外部资金来扩大再生产。无怪乎80年代初阿根廷爆发债务危机后,时隔不到20年,它再度遇到债务危机。 

( 4 ) 、僵硬的货币局制度使本币价值被严重高估, 削弱了阿经济竞争力。

阿根廷之所以在 1991年选择与美元挂钩的货币局制度 , 即货币发行量以国际储备为基础。由于美国奉行强势美元政策,这使得比索也随之被逐步高估, 商品进口便宜 , 出口较贵 , 进而 逐步削弱了阿根廷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 经常性收支长期处于赤字状态 , 国际储备逐步减少,因此比索的币值被大大高估,打击了阿根廷的国际竞争力。

( 5)、国内政局不稳是果也是因。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 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 , 党派之争也日趋激烈 , 出现经济问题政治化倾向。执政党欲推行的一些经济政策受到很大掣肘 , 难以落实 , 不仅中央政府债务管理失控 ,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也失控。由于国内问题的累积 , 政府高层也 产生了矛盾 , 过于简单化、行政化应对危机的措施使民众对政府大为不满 , 导致政权频繁更迭 ,12 天之内换了五位总统 , 炙手可热的总统宝座一时成了烫手的山芋。 政治危机又使金融危机的危害性加重。2

笔者认为阿根廷政治不稳定,政党争斗是产生以上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执政权是政党的生命,因为如果政党连执政权都保不住,怎么可能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政策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