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已有之
近代国家史其实就是工业革命发展史,如果错过了工业革命,国家必然走向然落后,赶上了工业革命,国家就可以强盛。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正处于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后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采煤、炼钢、铁路、火车、轮船、纺织等产业,虽然工业革命没有最先发生在中国,但洋务运动(指1861年至1894年)以“自强”、 “求富”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各个方面基本上赶上了西方国家。
总理衙门是当时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洋务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地方的总督和巡抚。当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慈禧明白,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洋务派,所以她暂时采取了支持洋务派运动的策略。
效果显著
在此期间,中国有了自己的煤矿、钢厂,可以自己制造轮船、枪炮,有了现代化的铁路。民用工业的兴办,部分地抵制了外国势力的扩张。如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收购”。湖北织布局成立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挫败洋商,这在当时被视为“创见之事”。另外汉阳铁厂的钢铁还曾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其采用的“煤铁联营”模式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洋务派还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了不少留学生,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又开现代教育的先河,创办了新式学校培,培育了一批新人才,对中国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孙中山曾对洋务运动评价道:“比见国家奋筹富强之术,月异日新,不遗余力,骎骎乎将与欧洲并驾矣”,并认为”快舰、飞车、电邮、火械,昔日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今亦已有之,其他新法亦接踵举行。则凡所以安内攘外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在当局诸公已筹之稔矣”。
赢得短暂和平
洋务运动期间,国内无大乱,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主要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冯子材大败法军;日本在朝鲜制造政变遭到失败等,当时中国的国势要强于日本。英国人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中法和约是唯一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这一切其实都是洋务运动的成功所致。洋务运动基本上达到了“我能自强,则可以彼此相安” 的目的。
近年,战争题材电视剧热播,在这些电视剧中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那就是“汉阳造”,从1895年开始,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该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主要生产者为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这只小小的步枪虽然落后,但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军队使用的主要武器,这些小细节足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对中国影响之深远。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连年战乱,国民党在短暂的统一期内,实行买办经济路线,不注重民族工业,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发生。到解放时,我国的工业基础仍然是洋务运动留下的老底,解放后洋务派兴办的这些企业都收归国有,成为建设新中国的宝贵基础,比如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招商局作为中国最久的航运企业一直存在至今,并已经形成了跨域陆港两地及众多行业的综合性大型国企 ,拥有资产近千亿,而且名称沿用至今,也可算是洋务运动仅存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