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有亲人陪(1)

1985年7月8日,蒲巴甲出生在四川阿坝州金川县观音桥镇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

8岁的时候,蒲巴甲就想要自己挣钱“养家”了。于是在爸爸的带领下,蒲巴甲和大自己两岁半的哥哥一起开始到山上去挖草药。爸爸带着小蒲巴甲和哥哥骑一会儿车,走一会儿路。实在走不动的时候,爸爸就搞了个比赛,赛跑看谁能先到山上。到了山上就分开去采药,爸爸对他们说,要是饿了就吹口哨,于是小蒲巴甲没挖一会儿就饿得开始吹口哨了,吹得整个山都听得到。于是爸爸只得迅速结束挖草药的“比赛”,带着两个孩子回家,回家的路上,调皮的蒲巴甲还吹个不停。

有一次挖草药回家,在路上正巧碰到学校的老师,开学的时候,老师表扬蒲巴甲和哥哥懂事,因为老师知道这一个学年两个人30块的学费是他们兄弟俩上山挖草药挣来的。从小蒲巴甲跟哥哥的感情就亲密,每次打架还都是冠军,因为蒲巴甲从来都是跟哥哥一起双打。

小学的学习结束后,因为家里穷,支付不起蒲巴甲和哥哥两人的学费,所以他和哥哥只能一个人去上初中。但是让谁去上,家里人为此很为难。于是找喇叭表哥来算,结果说还是哥哥去上比较好。但由于哥哥从小学的是藏文,初中要重新学汉文,压力忽然增大了很多,加上哥哥想家,所以只好停学一年,这时蒲巴甲得到了代替哥哥去上学的机会。

蒲巴甲知道初中学费贵,家里又只能指望爸爸给别人辛苦的砌砖墙来赚生活费,砌一天,也只有7块钱。蒲巴甲每个星期回来就需要二三十块的生活费,爸爸只能提前把十天的钱支取了,可是还没等之前的钱还上,又要还钱了。爸爸身体不好,喜欢喝酒,加上工作辛苦,得了胃出血,蒲巴甲知道再这样下去爸爸会有生命危险,虽然寨子里的其他小孩一般都不再上学,但蒲巴甲的爸爸坚持再辛苦也要供自己的小孩上学,因为他知道,不上学,就会变得越来越穷。

1999年夏天,14岁的蒲巴甲觉得自己长大了,他不愿再看着爸爸这么辛苦,觉得应该是自己挣钱的时候了。于是头脑一热,再加上对打工的好奇,蒲巴甲拉上一个朋友就直奔金山县城,想去打工了。他想,自己到了县城,就可以去做保安或者饭店服务员之类的工作,总之,能挣钱了。没跟家里人商量的蒲巴甲没钱坐车,就一路走去,幸好沿途有很多苹果树,可供他们一路充饥。

在县城的两天,蒲巴甲住在同去朋友表姐家的阳台上,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找到保安或者服务员的工作,只得在第三天的时候,又返回家。因为蒲巴甲经常会一两天不回家住在朋友家,这一次离家父母并没有注意到。

这次“无功而返”,蒲巴甲暂时放下要外出打工的心思,先安心上学。但有一次周末回家,看到爸爸喝醉了,妈妈在灶间偷偷地哭。蒲巴甲一下子明白了,一定是父母没借到钱给他做生活费,蒲巴甲忽然深切地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再上学了。

听过容中尔甲唱的《九寨沟》的蒲巴甲,对九寨沟充满向往,正好自己的表姐在九寨沟,这一次,征得父母的同意,蒲巴甲一个人踏上了去九寨沟的路。

九寨沟离金川有几百公里,这是蒲巴甲去的第一个“大地方”。到了九寨沟,蒲巴甲在一家民俗文化村里当检票员,还跟着那里的哥哥姐姐们学跳舞。第一个月的薪水是500元,从没赚过这么多钱的蒲巴甲兴奋得无法形容。到九寨沟两个月后,蒲巴甲第一次“进城”——和表姐一起去成都。第一次到成都的蒲巴甲纳闷地想:成都怎么没有山呢?蒲巴甲听说在成都只要一晚上跑两三个场子,就能挣好多钱,所以他只要看见灯很漂亮、打着夜总会招牌的地方,就跑进去问要不要唱歌跳舞的。但是几个月里,蒲巴甲来来回回往成都跑了好多次,一心想寻找靠唱歌跳舞赚钱的机会,可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