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他的朋友,你的盟友(1)

大部分的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拥有自己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精神上相互支撑的对象,有的是生活、工作中相互帮助的对象,还有的仅仅是一起享受娱乐的对象。我们和自己爱慕的对象成为情侣之后,不仅要面对深爱的这样一个异性,更要面对的是对方在成长中所拥有的各种人际关系。

这些人际关系会成为你情感的润滑剂还是障碍物,关键要看你如何面对这些人的存在。有很多朋友认为,对方的家人还总归是好说,毕竟那些人和事都是不可能回避的,所以出现在生活中也是可以认同的,但是朋友的存在就没有那么必须。偶尔的交往还能够理解,但频繁地出现在生活中就有点鸡肋的感觉。

甚至有人曾经和我说过,朋友只是雪中送炭,不是用来锦上添花的。你亲爱的他的那些朋友,到底对你有什么用?

(一)朋友为何物?

朋友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很重要的社会资源,他不仅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利益性的帮助,更能够满足我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朋友是自我认同的外部投射。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朋友,对方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很相像,价值观相近,兴趣爱好也类似。这样的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是对自我认同的一种外部投射。也就是说,当你非常欣赏一个人的各种行为和思想的时候,其实你自己也是有这类的思维、行为的。但我们表达对于自己的喜爱总是有所收敛,毕竟非常直白地表达喜欢自己的人还是少数。自恋是可以的,但是需要为自己的自恋找到外部的参照,这个参照就是朋友所能够提供、给予的。

所以,当我们希望自己被认同、欣赏、赞美的时候,通常是通过对于另外一个人的认同、欣赏、赞美来完成的。即便这个人的身上有某些特质是你不曾体现出来的,对这个特质,你也能接受并且为之愉快,因为这些特质存在于你的潜意识当中。

通过朋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是朋友的重要功能之一,心理学中称这种心理机制为替代满足。

这样的一种朋友关系如果放大了,就是现在各种追星现象的心理基础。人之所以会喜欢一个和自己完全没有交集的陌生人,是因为这个人身上有很多自己希望实现而没实现的内容,并且这个人有某些特质和自己吻合,或者和自己的期待、向往吻合,所以就会成为自己热衷、追捧的对象。我认识很多年轻的朋友,他们所喜欢的明星就是有和自己相近的特质,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某些器官和对方长得相像,还有的是因为星座的相同,甚至有的只是因为恰好对方喜欢的某种食物和自己相同。这种类型的朋友,不仅仅是自我的一种认同渠道,也是我们去实现自己某些梦想的途径。

我认识的一位男士,他的一位朋友是背包客。这位朋友工作一段时间后积攒下来一笔钱,就会背上大大的户外旅行包出游。这位朋友的那份潇洒是我认识的这位男士梦寐以求的,但是因为他不具备这样随时可以出游的条件,他的这位朋友就成为他满足愿望的途径。每当这位朋友回来的时候,这位男士都会和他的朋友畅谈旅途中的各种趣闻轶事,整理朋友出游拍摄回来的照片、带回的各种纪念品。

另外,还有一种朋友的类型就是为了自我满足的需求而存在的。

温健是一名外企公司的高级主管,月薪两万以上的收入让他的生活过得还算惬意。温健女友非常不理解他的一位刚刚参加工作时结交的朋友。那位朋友和温健虽然学历相近,能力相差无几,但他的事业发展非常不顺利,当温健已经成为公司高管的时候,这位朋友却面临着不断地失业、跳槽的问题。温健也曾经努力地帮助这位朋友找工作,但是他的事业依旧平平,没有起色。温健的女友也没有发现这个朋友身上有什么特别值得结交的品质,她很不理解为何温健还要利用原本不多的闲暇时间和这个朋友见面,而很多非常有用的朋友温健却不经常和他们聚会。

一次温健酒后和女友吐露了心声,他告诉女友,这个朋友的存在让他能够看到自己真的是拥有很强的竞争实力,能够让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和个人能力的不俗,也让他以这位朋友为鉴,不断努力提高自己。这位朋友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他自己的成功,也是不断鞭策他的动力。

女友嘲笑温健动机不纯。

虽然温健的动机是有些问题,但是生活中的确有很多朋友关系是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微妙心理基础之上的。我就曾经有过一位儿时女友,我们各方面的条件基本相近,在我们都还是青涩的女孩儿的时候,她的社交能力比我强,事业起步也比我顺利很多,那时候我们的交往比较频繁。后来我事业有了一些成绩,并且超过好友的时候,她突然从我的生活中逐渐地退出了,一直到我又一度进入生活、事业的低谷,她闻讯赶来,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安慰。但当她听说我虽然在低谷,但依旧有一笔固定的月收入,购置了一辆新车,并且短时期内不用考虑生存压力,而可以去进修学习的时候,她突然由衷地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命好,我现在又不平衡了!后来,当我的事业又逐步进入正轨之后,她又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

这种朋友关系就是用来作为自我满足感释放的渠道,而对于温健的那位被他用来鞭策自己的朋友来说,或许,温健也是他实现自己梦想替代满足的渠道。

朋友间的各种需求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需求如果刚好能够和对方的匹配,那两个人就有可能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内心满足虽然和利益无关,但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只不过它产生的价值是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通常不会被人客观地认识。

既然朋友有除了看得见的利益之外的如此之多的功效,我们就应对于自己亲爱的他的那些朋友有更深入的理解。你可以尝试去感受你的爱人和他的朋友到底是满足了什么样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你在他们的朋友关系中也可以恰当地摆好自己的位置,甚至有时候可以以他的朋友作为自己情感的推动剂。

(二)他的朋友,我的竞争对手

雨秋是一个性格内向、有些孤僻、不善交往的女人,在她的情感世界中,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几乎没有朋友这个概念。一个偶然的机会,雨秋和自己的一位男性同事洪亮一同出差,两个人经过几天形影不离的工作,增加了相互的了解。在洪亮眼中,原来这个性格孤傲的女人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好接触。于是两人回到北京,通过更多的接触后就建立了恋爱关系。

洪亮是一个三十三岁的男人,以往有过两次不成功的恋爱经历后,他懈怠了对个人问题的关注。他虽然不算是外向的性格,但是比起雨秋来说,还是开朗了很多。曾经和他一起长大的三个哥们儿是他最好的朋友。洪亮的朋友这两年都陆续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每次大家一同出游,面对形单影只的洪亮,哥儿几个也没少为他的个人问题操心。眼看自己的好朋友现在终于又开始恋爱了,几个哥们儿也很为他高兴。

于是大家做东,请洪亮和雨秋一起吃饭,借此机会大家相互认识一下。

然而在饭桌上却出现了非常令人尴尬的局面,雨秋由于性格内向,对于洪亮朋友友善的询问并不给出积极的回应。基本上人家说十句话,她回应一两句。而当洪亮的朋友尴尬地把聊天对象转向洪亮的时候,雨秋却使劲拉着洪亮窃窃私语。最终,一顿大家相互认识的晚餐变成了几个好友和夫人成为一组,洪亮和雨秋成为一个独立的二人小团体。

聚会不欢而散,大家对于这个新加入的女孩儿虽然有些不喜欢,但是毕竟她是自己哥们儿的女朋友,而且大家又是第一次接触,雨秋难免会不好意思,矜持一些,对此,大家也并没有很介意,认为时间久了,熟悉起来后自然就会融洽一些。但没有想到的是,经过四五次的聚会,这种局面依旧没有改观。每次大家相互问候之后,就会出现几个老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洪亮和雨秋单独在一旁窃窃私语的状况。由此,大家认为,雨秋可能真的不喜欢洪亮的朋友,于是也逐渐不再主动给洪亮打电话,邀请他们一同出来聚会。

如果洪亮自己能够接受生活中只有二人世界的状态,那也不会产生什么问题,但关键是他觉得虽然自己有了女友,但朋友是不可缺少的情感因素,因为在自己一个人孤独的时候,正是朋友的友情让他觉得生活还是很快乐的。所以,洪亮和雨秋因为这个问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冷战之后,洪亮和雨秋来到了我的咨询中心。

雨秋和我交流的时候给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理由,就是她认为自己好不容易找到了洪亮这个优秀的男人,她不希望以往洪亮生活中那些情感和自己瓜分这个男人,洪亮的喜怒哀乐都应该来源于自己。看到他和别人谈笑风生,她就按捺不住嫉妒、愤怒、委屈,所以,她要把洪亮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尤其是当着他朋友的面,她就更要这样做,那样才能够让洪亮的朋友知道谁对于洪亮来说是最重要的人。

听到女友这个理由,洪亮哭笑不得,他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女友会和自己的哥们儿成了竞争对手。

洪亮的朋友和他是发小儿,对于从小一起成长起来的朋友,他们是洪亮和自己过去连接的一个现实渠道,他们满足了洪亮对于自己成长的见证,这个见证中充满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和成长的艰辛。

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接触很多很多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已经从自己生活中消失,有的人却成了自己的知己,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偶然的,而是共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相近的必然产物。所以,当雨秋让自己和男友的发小儿形成竞争关系是很不聪明的方法。如果你想让洪亮切断和发小儿的亲密友谊,那对于洪亮来说就要切断和过去许多美好记忆的纽带。虽然没有了那些朋友,他的记忆不会消失,但由于失去了现实的载体,他就缺少了共鸣的感受,也就缺乏了很多幸福感。

并且,洪亮曾经感情上不顺利,是这些朋友陪他度过的,这些朋友的存在,对洪亮来说也是一种安全感的来源。没有朋友营造的一种情感稳定环境,洪亮遇到一些问题、矛盾的时候,由于内心的安全感不足,就有可能产生很多不良情绪。

由此可见,雨秋的行为很难达到她所期待的目的,相对短的时间里或许她能够占上风,毕竟对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来说,竞争是不存在的,爱情对于其他情感来说有它自身的优势。但从长期来看,如果雨秋不能把这个“竞争”的错误心态纠正过来,她就可能埋下一些矛盾的隐患。因为爱情的激情期过后,洪亮的多巴胺不再分泌得如此旺盛之后,他还是要回归到以往的生活常态当中。这是人格稳定性所决定的,那样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雨秋自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