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心搭建吵架模型(1)

当亲密的两性情感中还有争吵存在的时候,它还是一段稳定的情感,毕竟你的言行对于对方还能够产生影响,你还能够引发对方的关注。但当这段两性关系中已经没有了任何争吵和交流的时候,它离结束恐怕不遥远了。

虽然我们这样积极地去理解恋人之间的争吵,但是谁也不希望在自己的情感中总是充斥着不和谐的声音,更加不希望自己在争吵中丢失情感的主动。

而大家或许不知道,我们和亲密爱人、朋友的很多交往习惯都是由于最初的交往模式形成的,情感交流过程中的争吵也不例外。一次吵架的模式往往会成为今后发生争吵的一个模板,第一次吵架,一定要用智慧去吵架。

(一)我们为何争吵?

你知道吵架是因为什么引发的吗?通常我们以为吵架不过是针对一些事情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并且彼此不能很好地去协调,最终引发矛盾而产生争吵。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吵架或许还有很多你并不知道的潜在因素。

如果你够细心,客观地去面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争吵,你会发现,你们之间吵的不是眼下发生的这件事儿,而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积累的一堆事儿。

陈雨桐最近一直心里“不爽”,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情,但每天好像总是有些事情让自己不顺心,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觉得“堵得慌”。这感觉是从两周前丈夫去参加同学聚会开始的。那天同学聚会丈夫快到深夜两点才回到家里,想着自己是很豁达地同意丈夫去聚会,陈雨桐也就把内心中的不满压抑下来,总不能嘴上让他出去,现在又表现出不满,那在丈夫心中,让他出去的这点好也就白费了。但是不成想,过了一天,丈夫又说老同学好多年没有见面,对于这次聚会大家都很兴奋,尤其当年几个玩得特好的哥们儿更是意犹未尽,所以几个少年时期的哥们儿想再单独聚会一次。为了能够让陈雨桐同意,丈夫做了整整一天的家务,并且还让儿时的哥们儿特意打电话来说明、邀请。看着丈夫期待的眼神,陈雨桐也就无奈地答应了再次聚会的请求。那天,丈夫依旧是很晚才回来。

没过几天丈夫的妈妈打来电话,让丈夫开车过去给姐姐送些东西。丈夫没有时间,陈雨桐开车过去,当她看到婆婆给她自己的女儿准备了半车吃的、用的,而自己的丈夫没有一点儿的时候,内心的不平衡那就别提了。回家陈雨桐免不了发牢骚,说了婆婆偏心眼儿太厉害,好像儿子是捡来的这类话。但是丈夫在一旁逗孩子玩,敷衍了几句也没说什么。

又过了几天,陈雨桐偷偷溜出去给孩子开家长会,不想回单位的时候被领导发现,挨了批评。回家和丈夫说,丈夫居然还说自己没有大大方方请假,贪小便宜这类的话。最终两人的争吵爆发了!

陈雨桐特别委屈,认为自己已经很大方,很有胸怀,并没有计较什么,怎么就贪小便宜不大方了!

而丈夫也很委屈,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原本也是想告诉对方自己在这个事件中也有责任,不要那么介意领导的态度,怎么就招来没完没了的一顿大吵,至于吗!

你说,陈雨桐吵的是挨领导批评而丈夫没有恰当处理的这个委屈事件吗?

当然不是。

我们平时会有一些情绪的累积,这个累积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就是愉悦、快乐、幸福的情绪,而消极的当然就是委屈、不满、失望等情绪。通常这样的负面情绪是由于压抑产生的。

当我们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很多真实的想法没有很好地倾诉、表达出来,而为了在某些人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或者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不对心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是我们把内心真实的情绪掩藏起来了,这个掩藏不是消失。因为被压抑、掩藏的这个情绪中有你自己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态度,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接纳你的口不对心,那么你就面对着对自我的否定和背叛,那样会产生很多的后遗症。比如会逐步演变成自我价值感降低,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觉得自己没有被亲密爱人理解,等等。

陈雨桐就是这样一种自我压抑的爆发。她在第一次对丈夫晚归的问题产生不满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和丈夫沟通,继而引发了丈夫第二次晚归,这个不满的情绪依旧没有被处理。丈夫夜归这个问题并没有引发两性关系当中的信任问题,而是引发了陈雨桐的安全感的问题。

通常我们传统的两性关系的观念中,认为情感双方是一体的,紧密联系的。虽然现在提倡两个人不论多么相爱,也要给对方和自己留下足够的私人空间,但是传统文化带来的观念,想要转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陈雨桐虽然明白自己支持丈夫参加聚会的行为是正确的,但对于丈夫外出的担忧依旧是存在的。而承担着这样一种不安全感作出的决定,陈雨桐内心中就会认为自己为此作了很大的牺牲,认为自己是很豁达、大度的。

这样的自我压抑,导致陈雨桐接下来处理家庭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带着委屈、不满,她不自主地放大各种事件中自己“奉献”而得不到回报的委屈情绪。

想要避免这样的争吵很简单,不要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也不要为了显示某种“大度”让自己忍着过日子。生活不是忍着就能过好的,当问题爆发的时候,积极和对方进行良性沟通。用不着指责和埋怨,因为你的压抑是自己选择的。你沟通的目的只是让对方能够体谅你的自我压抑,并且对此进行情感的理解和抚慰,这样,你就不会暗自生气,也就避免了争吵的爆发。

另外,在我们的两性关系中,有些争吵并不是为了达到证明谁对谁错的目的,只是获得尊重的一种手段。

有一次我在北京台做情感访谈类的节目,其中男方抱怨女方看不起自己,总是有事没事和自己争吵。而女方却说,自己没有看不起男方,她觉得恰好是男方不懂得尊重自己,而自己却能够接纳男方的很多问题。她给我举了一件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小事情,来证明男方对她的不尊重。而恰好男方也认为正是这件事情证明了女方对于自己的不尊重!

这件看起来玄机很大的生活事件是这样的:两个人总是为了切菜这点小事情吵得脸红脖子粗。女孩子切西红柿、圆白菜这类蔬菜时会将蔬菜洗干净,然后一分为二来切,而男方看到她这样切菜就会指责,认为她应该先把西红柿、圆白菜的根部去除掉,然后再切。开始,两个人还是玩笑地去说这个问题,但到最后,谁也不让步,直到有一次在厨房里上演了一幕西红柿满天飞的蔬菜大战。

这个事件被当成“天大的事件”在电视台媒体中提出来的时候,我啼笑皆非。在两性交往中,这点事情恐怕连芝麻绿豆都谈不上,为什么会爆发如此激烈的争吵,并且让两个人如此耿耿于怀?因为这里面涉及的是你是不是真的懂得“尊重”的含义。

通常,我们认为尊重一个人就是聆听他的话语,并且表示理解。但很多人在理解过后的行为,却背离了尊重的含义,那就是“我给了你倾诉的机会,我表示理解,但是你是不对的,我要改变你的想法(行为)”!这样的尊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仅仅是你给改变对方适应自己做好的一种铺垫。

心理学中讲尊重是不仅要聆听和理解,并且要学会接纳彼此间的差异。只有我们尊重了别人和自己的差异的时候,才真正做到了尊重。当然,这个差异是和道德、法律等一些社会准则无关的。

上面说到的这对小情侣,的确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尊重的含义,而是期待自己能够把对方塑造成自己熟悉的样子。但是,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造成了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言行举止的不同,这些差异也是造就生活情趣的一部分。如果你选择的那个人和你的各种言行都如出一辙的话,那你等于自己和自己过日子,时间长了,恐怕会加速审美疲劳的出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生活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家庭。

这样的争吵更多是由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引发的。不论谁都没有真正去尊重对方成长过程中养成的生活习惯,并且还将此类问题上纲上线。不难看出,这对小恋人把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情上升得太高了,什么事情都和道德、尊重挂上钩,这样会活得很辛苦。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强的防范意识,恐怕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对拥有这份情感信心不足。一个人总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的时候,通常会感觉别人就是看不起自己的。

吵架,有时候也是索取温暖的一种方式,它是很多人获得情感关注的途径。

张欣对于女友的一些行为很不理解,他不明白为什么女友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和意见,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总要和他争吵。原本两个人下班都很疲劳了,能够安安静静地享受一下二人世界多好,为什么总是要整出点“动静”?

女友对此很委屈,每次下班两个人约会就好像开始上演哑剧。张欣静静地帮她做饭打下手,静静地看电视,静静地看书,闷都闷死了!如果自己再不整出点动静,恐怕张欣和自己是无话可说了!

性格问题是这两个年轻人的情感问题的关键。一动一静的个性相遇时,静的那一方往往是拥有更强大力量的人,因为他的静会给对方造成情感得不到回应,情感无处释放的错觉。而有这样的错觉后,动的那个人就会为了让自己的情感安全感不至于透支,而故意去引发对方对自己的关注。如果没有很好地引起对方积极回应,通常就会采用错误的争吵手段。大概的潜台词是:哪怕你骂我呢,也算你理我了,总比不理我强多了!

但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往往会让喜欢静的那一方摸不着头脑,在他的内心,只要守在你身边就是爱的表达,而不需要说什么,做什么。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应该有一种双方更加认可的、更为合理的生活安排,用主动注入的方式给生活找点乐趣,而不是要被动地等着乐趣的出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