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给所有的物种上“存活”这一课的时候,最先使用的就是疼痛这种负面力量。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共同进行的研究中,他们通过扫描技术来观察大脑前扣带回皮层(也就是所谓的“痛感中心”)的活动。他们发现,当人们被一个社会团体或一个社交网排除在外时,他们的孤独和心痛在大脑中形成的活动,跟皮肤灼伤时大脑的反应一样真实。或者可以这样说,对于我们自身的存活来说,属于某一个团体或者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关联是必需的。就是这样的痛感让我们不停地回归,找到归属感,痛感才会消失。
同时,如果我们陷入了爱情,内啡肽就会在体内释放,从而影响大脑的“快感中心”。众所周知,这不仅会暂时性地降低我们的智商,还会阻止长期、客观记忆的形成。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
人们发现,群居的物种,拿犬科或者蹄科动物来说,跟人类有类似的大脑反应。快乐的时候,它们的身体也会释放内啡肽、多巴胺、后叶催产素等类似的荷尔蒙;而如果它们被自己的族群抛弃了,它们的大脑前扣带回皮层也会有疼痛的反应。在我们的世界上,犬科动物(包括狗和狼)对于群体的需求仅次于人类。群居动物更容易出现莽撞的行为,但为了维护整体的利益,它们也有了更高的忍耐性,而独居性物种则不会。人们一直认为,狗和狼的心血管系统在哺乳动物里是最优秀的。狼群经常搜寻和追捕比它们更强壮的猎物,因为在长途跋涉中,它们的耐性更有优势。它们经常翻越陡峭的山脉、穿越寒冷的雪原而不会感到疲劳。
加拿大的研究者在对雪橇犬进行研究时,给它们戴上了心率计算器。那一组爱斯基摩犬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急速奔跑的时候,心率可达每分钟三百下,这种速率可以持续一个小时——在此之前,人们一直以为,这样的心脏承受能力只在泼妇身上存在。这个结果对于养狗的人来说并不意外,他们早就知道,没有什么动物的心脏承受力可以比狗更好。因此,群居动物拥有对于快感和痛感更高级的承受力,也能在情绪的涨落中逗留更长的时间。
——保罗·古斯塔弗森,《愚者的天性》,阿瑟·格林 图书(纽约,1999),P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