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不想上大学(3)

父亲与老师只要成绩,我的感受却无人问津。班主任常打电话给父亲,让父亲给我施压,我每次向班主任说真话换来的只是怀疑与鄙夷,她只看到我的成绩在下降,从来不问为什么会下降。

有一天我带了本《莫泊桑小说集》到班上,被班主任没收了。班主任说,没把成绩搞上去不允许看,这些书只会使人越来越颓废。第二天下课,我翻了翻《雅舍小品》,又被没收。班主任甚至不允许我写小文章,认为语文老师未作要求而学生去写是浪费时间。隔了一两天,班主任打电话给父母,父母来了。班主任说我头痛是因为小说看多了。我无言。“你想不想参加高考?说实话。”班主任问。父母都在身旁。

我踌躇再三 “不想!”我不该说真话。接下来事情越来越糟,班主任与父亲逼了我一个多小时!“收拾书包回去 回去你也别想活!”听到父亲的这句话,我冲出了办公室。

我受够了!我当时心跳加速,全身颤抖,接着,我做了出乎自己意料的事 跑回教室,将教科书全部扔到了楼下!我真的受够了。

我曾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这种教育折磨死。这学期父亲本来不准备让我上学,但许多人说情,我又上了学。但上学只是等死,我已经承受不了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只想问:“下一步,我该怎么办?”

听完这个故事时,我沉思了很久,心里也很痛,就是不想流泪 只想把这种情感化为呼吁,让更多的国人来关注我们的孩子。其实,孔夫子在宣传“学而优则仕”时,也并非主张只顾学习知识,只讲应试。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说一个学子要把孝敬、尊重、谨慎、诚信以及与人为善、亲情仁爱都修炼好了,有空时间就来学文化。作为“西方孔子”的柏拉图也说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就目前的国情来说,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并不比技术类高校学生强,甚至不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强。“学习好,将来找个好工作”,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错觉。把孩子的能力提高,增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这才是当代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活在应试教育“水深火热之中”的那些可爱可怜的孩子们,我们还能忍心让他们煎熬多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