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们可以预料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规范在家上学的做法。从2006年起,只有6个州对这种做法作出了“严格”规范,这些规范要求,如果家里有在家上学的孩子,父母应该通知有关部门,递交学生考试成绩单,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学生的课程应该得到政府的同意、提交父母任教资格的证明或接受政府官员的家访。另一方面,有10个州对在家上学没有任何要求――甚至孩子在家上学,连通知教育机构都不用。有人认为后一种情况至少会导致少计算了接受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或者多计算了“偏离”教育体制的学生的人数。
随着这一运动的发展,在家上学的人正在寻求更多的认可和更多的帮助。从2005年起,14个州已经提出了议案,要求公立学校允许在家上学的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戏剧和象棋等课外活动。既然在家上学的学生的家长缴纳了财产税,那么他们似乎有充足的理由享用当地学校的设施。在家上学是一种典型的与体制格格不入的小趋势。虽然学校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先进,而且绝大多数父母都很忙,很少把时间花在帮助孩子做功课上,但你还是能看到一群富有献身精神的公民正在做着完全相反的事情――他们放弃现有的体制,靠自己的力量在做这件事情。显然,他们是心甘情愿地为孩子在家上学的事情奔波劳神――你知道在他们出去参加鸡尾酒会或宴会时,人们问他们什么问题吗?
在家上学的孩子做了一件大事,这就是在法律和管理方面为一个简单的观念扫清了障碍。他们打破一摞摞的规章制度和官样文章的束缚,以在这个国家赢得一席之地,他们的发展已经超出了这一运动的预期。
但是,孩子在家上学可能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学校的学生少,意味着学校的老师也少。美国人对于那些做事与众不同的人并不总是和善的,而在家上学的孩子必须得到公立学校孩子的接纳――从社会方面来说,这对他们可能是很难的。甚至在拼字比赛中失败的孩子也抱怨在家上学的孩子拥有不公平的优势,因为(据说)他们整天只学拼字,而不学数学和科学。
说到底,随着公立学校越来越让父母担忧,越来越多的父母――来自不同部门的父母――会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家上学必定会遭到来自公立学校的捍卫者的反对,就像教育券学校和特许学校曾经所经历的那样――虽然大家承认,在家上学不需要完全平摊公共资源。但与此同时,担子却越来越重地压在美国妈妈们的身上,她们不仅是治疗师和营养师,而且也是课程设计师和科学教师。
接下来会出现家庭大学吗?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在使用视频、进行互动和建立社区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强,完全有可能出现第二代的在家上学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基础是互联网,受众面更为广泛,而且可以直接向大学发展。现在已经有一些公司将一流大学的课程录制成磁带,并可能设置课程。这可以在美国开始,但也可以在更偏僻的农业国家进行更广泛的推广,在这些国家,上学或者上大学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随着传统的公立学校对于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可有可无,在家上学最终可能会被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家庭学校所取代。
国 际 画 面
由于美国有超过100万的学生在自己家的起居室里学习,所以说到在家上学,美国是全球的领头羊,但其他几个国家也跟上了这个小趋势。
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但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加拿大都准许孩子在家上学。在上述每个国家,在家上学的孩子的人数有数万人,但这一群体正在不断发展。
在一些国家,在家上学似乎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发生的。
▲日本的教育部不承认在家上学是一种可行的教育选择,他们可以起诉那些把孩子关在家里的家长。然而,非官方的估算数字指出,日本在家上学的学生人数为 2000到3000人。
▲在以色列,《义务教育法》(Compulsory Education Law)规定所有孩子都必须到学校上学。就是说,不让孩子到学校上学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官僚化程序。
▲中国在法律上规定所有孩子都必须上学,但上海家庭学校协会(Shanghai Home-School Association)的存在证明一些家庭钻了空子。
▲德国自1938年以来就对义务教育作出了严格规定,并花大力气实施有关义务教育的法律。2006年,德国政府因一位父亲让孩子在家上学而判其入狱6个月。2007年,德国政府借医生对一个女孩作出的“学校恐惧症”的诊断把她送进了精神病院。欧洲人权法院对此案作出有利于德国义务教育法的裁决。
为什么要在家上学呢?许多父母说出了和美国父母一样的理由:害怕孩子在学校受欺侮,担心不断下降的教育质量,希望孩子得到比公立学校更多的宗教教育。顺便说一下,持这种说法的不只是基督徒。一个叫“穆斯林家庭学校网络与资源”(Muslin Homeschool Network and Resource)的网站为美国和加拿大在家上学的穆斯林孩子提供信息。
虽然在家上学这一趋势受到不少人的赞同,但这不能完全归功于互联网,当然,互联网对在家上学的方式在全球推广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在家上学的材料在本土就有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现在突然又有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