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唐太宗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4)

兵成功以后,要依靠长子。李渊称王,李建成为世子,李渊称帝,李建成由世子晋升为太子,一点空也没有给李世民留下。李世民夺权仅仅是野心的关系吗?这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总是率兵出去打仗,一大半军功是李世民获得的,这是当时的习惯决定的。隋文帝的时候,隋炀帝就外出打仗,太子在朝廷辅佐父亲,由亲王当元帅领兵出去作战。唐朝也是这样,李世民和隋炀帝很像,在南征北战中建立了自己的功勋,建立了自己的政治资本,在秦王府形成一个整体。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在帝国的政治秩序中,亲王如果一直安心于亲王的角色,那么战争结束了,亲王府的这些人就没有事情做了。跟人跟对了,他前途好,你的前途就好;他走得越远,你就能走得越远;如果领袖很早就没有事情做了,那么下属也会没有事情可做。李世民夺权不是个人野心的问题,有一个集体野心的问题,不光是野心,也涉及到利益。秦王府在内外政治格局中取决于李世民这个总官员。随着李世民功劳越建越大,集团的野心日益膨胀,我们还无法证实是从什么时候有野心,但至少消灭了河北窦建德和河南王世充两个最重要的对手时就有了野心。李世民有一次和几个人穿便服去秘密拜访了一个人,据说被拜访的这个人能预测未来,他说: 秦王将成为天子,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 秘密拜访秘密人物,是谋反的有力证据,但这件事做得非常秘密,没有人知道,是唐太宗当了皇帝之后自己说了这件事。那个时候开始李世民就有了当皇帝的想法。

那个时候的皇帝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李世民的策略是不和父亲争,和哥哥争。不是争皇帝的位置,而是争太子的位置。他心中理想的人物就是隋炀帝,取代了他自己的哥哥当了太子,隋炀帝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李世民也想当太子,第一个计划是用合理的政治手段夺取太子的地位,争取皇帝对自己的支持,暴露太子的缺点。结果互有胜负,有一段时间太子的地位出现动摇,皇帝曾经怀疑太子,但后来斗争的结果是太子越来越稳固,李世民越来越占了下风,以至于皇帝和太子更紧密地联合在一起,对有野心的秦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削弱秦王府的势力,拆散秦王府的人。秦王府有文人也有武将,朝廷采取瓦解秦王府的政策,把秦王府的人拉出来派到朝廷去做官,就不能再和秦王府有联系了,这是釜底抽薪的政策。在武德九年三月底发生了突厥入侵的事件,朝廷派齐王李元吉率领原来属于秦王府的官员去支援。这些秦王府的人一旦成为齐王率领的手下则前途未卜,很可能是被齐王收拾了。前线的总指挥有权处分手下,如果不听话或者齐王认为他们不听话,在战争状态下杀掉一些人也是有可能的。这是最坏的一种打算,秦王府应当怎么办?是任由宰割还是反抗?秦王府最后决定反抗,夸大了受到威胁的严重性,决定采取武力,设计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领一部分人马在玄武门设伏,杀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控制了朝廷,控制了皇帝。最难实现的是如何让太子和齐王进入伏击圈,李世民处理得非常好,他调动皇帝来为自己发命令。很巧的是武德九年六月三日这一天发生了一个天象,太白金星在天上晃动了一下,划过天宇。星相有变化在今天看来是无所谓的事情,在唐朝的时候,天象和人间的政治密切联系在一起,大家相信天相的变化和政治一定有什么关系,一定是联系在一起的。唐朝法律规定,不是专业人士,不是太史级的人,是没有权利观望天象的。在唐朝的时候,半夜悄悄去山岗上看天象,如果被发现,就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会被认为你是在窥探政治秘密。太白金星一出现,一定是战争的事情,太史应当写个报告给皇帝。皇帝看后傻眼了,因为报告说 太白金星异常,秦王当得天下 。因为秦王在秦地,秦地和天象对应,太白金星的活动和西北有关,秦地就在西北。皇帝一看这不就是李世民要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