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紫色年华(1)

1.幼年

从太空俯瞰中国,可以明显看到东部沿海有一个巨大的喇叭形的海湾,这就是杭州湾。杭州湾南北两岸皆属江南地区,古代“江南出才子”的美誉早已妇孺皆知。到了近一百年,亦不乏大师级人物出现,王国维、鲁迅便出自这里。从王国维的故乡海宁市沿着杭州湾的北岸东行,就来到了上海市金山区,韩寒就出生在这里,那天是1982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七)。

韩寒的家位于亭林镇亭东村十三组,他的童年便在此度过。亭林镇是金山县的(注:1997年5月12日,原金山县与石化地区、石化实业公司联合建政,撤县建区,即为今天的金山区)东北的门户,是座古镇,至今镇上还保留有典型江南风格的老街。韩寒的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韩寒的爷爷有两子一女,韩父韩仁均为长子,韩寒的姑姑则最小。韩仁均有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历,关于这一点,此处还可多说几句。当年,韩父参加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高考,并且如愿拿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然而,最终却因为有肝病的嫌疑,他无奈地被学校“病退”。随他一起回农村老家(当时的金山,只是上海市的一个远郊县)的,还有他的户口。回家的他并未就此消沉反而更加努力,在开始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后的1982年,也就是韩寒出生的同年,他又通过自考获得了华师大中文系的文凭。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完整地遗传给了儿子韩寒。韩寒的母亲周巧蓉也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

据韩父讲,在韩寒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家里人就开始教他一些简单的字,不久,便小有收获。但是没过多久,韩寒的父母又担心他如此早地识字,以后正式上学时会产生厌学情绪。于是,刚刚开始的“小韩寒识字”就此收场。韩寒的正式识字读书,还是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时才开始。当韩寒名噪新概念作文时,有许多人都问韩寒的父母是怎么培养他的,其实韩寒的童年与其他孩子并无异样。

也许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的缘故吧,他们对韩寒在道德方面的要求从小时候就很高。在韩寒约三岁时,当时邻居家地里种了些草莓,而此时年幼的韩寒还不认识那些点缀在绿叶中的小红果子是什么,就更想不到去吃它们了,但是好奇的天性还是促使他摘了几颗,虽然那些草莓都让比他大一些的孩子吃了。但是因为摘草莓的是韩寒,邻居把这事告诉了韩寒的父母。父母觉得这是件很严重的事情,后来罚他跪了很长一会儿。

1987年2月,韩寒开始上幼儿园了,韩寒的童年是快乐的,父母除了在品格方面要求较高以外,并没有要求他去干其他什么,根本没有给他强加当今学前儿童那些诸如“钢琴、书法、绘画、舞蹈”等莫名其妙的“兴趣活动”。那时候的亭林还完全是一片乡村景象,同江南地区的其他地方一样,有许多小河,而钓龙虾就成为韩寒在夏天的主要“兴趣活动”了,这个爱好他一直保留了下来,甚至在后来开始参加全国拉力比赛的时候,他都还在业余时间钓龙虾“卖”。那时候亭林的冬天还是会经常下雪的,所以,打雪仗自然就成了幼年的韩寒在冬天的最爱。

1989年9月,韩寒开始每天走进亭林中心小学的大门了。本来亭东村村上就有小学,但是韩寒的父母并没有让韩寒在村上小学读,而是选择了三四公里之外的镇上的亭林中心小学。虽然距离远一些,上学会有些不方便,但是这里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韩寒读小学低年级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做事粗心的他在考试的时候总会犯一点错误,因此他从来没有考过很多人小时候都考过的“双百”。韩寒父母在发现韩寒对摄影感兴趣后,就帮韩寒报了一个摄影兴趣班,跟学校的翁老师学习,韩寒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掌握了一些摄影的基本要领。高中时成绩差到退学并且就此结束自己学生生涯的韩寒,在小学时还曾担任过班上的学习委员,事实上在选班干部前,他的目标是做班长,选举之后,计票时老师发现韩寒竟然是全票,于是便以不够谦虚(自己也投自己的票)为由只让其担任了学习委员,不过这个职位最终因为他常常粗心大意而丢掉了。韩寒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发生过一次车祸,当时正由韩寒父亲用摩托车接其回家,快到家时,被一辆轿车追尾,当时的撞击比较严重,但庆幸的是,父子俩都只受了点皮肉伤。

上一章

读书导航